上海失智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失智老人在数量和比例上正呈快速上升态势。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失智老人仍以居家照护为主,而长期的家庭照护给照护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国家已经开始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服务来回应失智老人及其家庭面临的问题,但由于起步较晚、制度化水平相对较低,加之失智老人本身具有的特殊性,现有的社会支持并不能够满足失智老人及其照护者的需求。因此,文章以失智老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失智老人社会支持的内涵和分类、上海失智老人的社会支持现状、运行机制、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对策建议。文章在对现有文献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以社会支持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等为理论指导开展研究。首先从失智老人、正式社会支持、非正式社会支持等三个方面对上海失智老人社会支持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当前上海失智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大致可分为政府支持、社区支持、社会保障支持等正式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非政府组织支持等非正式社会支持。其次,以华阳街道失智友好型社区的建设为例,从社区项目运行的角度分析上海失智老人社会支持的运行机制,探究了正式社会支持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功能实现机制,一方面从社会支持的供给角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从失智老人家庭的角度出发,分析上海失智老人社会支持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最后,剖析上海失智老人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增强上海失智老人社会支持的对策建议。文章以调研和访谈为基础,从典型案例入手,分析了失智老人社会支持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上海失智老人的正式社会支持与非正式社会支持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科学精准化确定服务需求和协调多元主体合作是社会支持功能实现的关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大致相同,服务可持续性、政策知晓率以及失智老人自身状况会影响其对社会支持的评价。结合研究,文章提出科学制定应对失智症的发展规划、完善和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推广失智友好型社区项目、提升失智症相关服务质量和可持续性和建设失智症友好环境等对策建议,对完善上海失智老人社会支持的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