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肠球菌属耐药性分析及对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基因型的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血流感染中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迁,并对耐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肠球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血培养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 COMPACT)鉴定到种,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PCR耐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共分离出肠球菌459例,屎肠球菌292株(占63.62%),粪肠球菌137株(占29.85%),其他肠球菌30株(鹑鸡肠球菌14株,鸟肠球菌4株,铅黄肠球菌12株);血流感染肠球菌主要分离自ICU、肾内科、肝胆外科、儿科和消化内科。完成血流标本收集47例,经药敏筛选耐高浓度庆大霉素肠球菌共44株,其中屎肠球菌34例(占72.3%);粪肠球菌10例(占21.3%);鹑鸡肠球菌1例(占2.1%);铅黄肠球菌1例(占2.1%);鸟肠球菌1例(占2.1%)。屎肠球菌的耐药情况比粪肠球菌严重,在统计的14种抗生素中,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但出现了三株中度敏感的菌株。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79.4%和32.4%,粪肠球菌对两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0.0%和40.0%,将对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HLGR)的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aac(6’)/aph(2’’)基因临床检出率达到了59.3%,aph(3’)-Ⅲ基因阳性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均占33.3%;ant(6)-Ⅰ基因阳性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33.3%和50%。同时检测出2种和2种以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分占37.0%和50.0%。结论引起血流感染的肠球菌属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的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二者的耐药基因均以aac(6’)/aph(2’’)为主,而且两种以上的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呈增长趋势;肠球菌属作为条件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不容忽视,而且其作为益生菌药物应用广泛,其致病性及对耐药性的传递值得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