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岛地区545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与风险信号警示

刘艳  
【摘要】:目的:通过对青岛地区545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综合分析,了解这一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发现导致儿童ADR的重要因素,开展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关联研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药监部门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545例儿童ADR报告(市北区与四方区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上报的0-14岁儿童ADR报告),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考察报告来源、上报人员职业;患儿一般情况、患儿的用药情况、ADR临床表现及累及的系统器官、不良反应评价、转归及影响。对报告中不合理用药及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比例报告比法(PRR)、报告比值比法(ROR)、综合标准法(MHRA)三种方法对545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信号数据挖掘。结果:1.6岁以下儿童为ADR/ADE高发人群(72.48%);涉及的可疑药品中抗感染药物最多(63.21%);给药方式主要以静脉滴注方式(82.14%),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居多,占比分别是54.19%、17.73%、4.76%;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用药30分钟内(39.63%)。2.新的、严重的ADR/ADE79例(14.50%),严重报告比9.91%;6岁以下儿童为新的和严重的ADR/ADE高发人群(68.36%);给药方式静脉滴注最多(69.62%);涉及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为主,占比分别为:35.44%、18.99%、12.66%;新的和严重的ADR/ADE多发生在3天内(68.35%)。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居多,分别占比:22.33%、14.56%、10.68%。合并用药多为1-2种。3.对ADR/ADE报告中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存在不合理用药报告占报告总数的24.03%,不合理用药类型涉及6个方面,以用量用法不适宜最多,占76.47%,不合理用药涉及药物类别分布中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最多占81.40%;对ADR/ADE报告中涉及药物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缺项进行统计:说明书中儿童应用信息缺项涉及药品77种,占涉及药品总数的51.68%,以抗感染药和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品种最多,均为14种,对77种药物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缺项标注信息分类,以无任何儿童用药信息最多。4.三种数据挖掘方法中PRR法检出可疑信号最多30条,通过ROR法、MHRA法检出的可疑信号在PRR法中都能检出;三种检测方法均能检出的可疑信号组合有13条。热毒宁-寒战、热毒宁-发热、脂溶性维生素(Ⅰ)-憋气为说明书未收载的新的可疑风险信号;本研究发表论文后,CFDA修改说明书将检出的脂溶性维生素(Ⅰ)-紫绀和脂溶性维生素(Ⅰ)-潮红两项风险信号增加为不良反应项。结论:1.医护人员应重点监测6岁以下儿童、用药30分钟内的药物不良反应,静脉滴注药物出现ADR比例高,提示临床谨慎应用静脉药物。2.严重的ADR/ADE上报率低,合并用药不容忽视。3.儿童不合理用药和儿童用药信息缺乏是导致儿童ADR发生的重要因素。4.热毒宁-寒战、热毒宁-发热、脂溶性维生素(Ⅰ)-憋气作为可疑风险信号应予以重视;三种方法均可用于儿童ADR信号检测,可综合应用多种的检测方法,以期达到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目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阮岩;李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2 徐鹤宁;;浅谈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J];中国水电医学;2011年03期
3 王霞;李玉红;魏明;岳凤枢;;发挥护士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J];中国水电医学;2011年03期
4 林秀钦;杨爱琴;俞丽丽;陈旭;;我院3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海峡药学;2019年11期
5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8年)[J];中国药物评价;2019年06期
6 宁丽娟;苏丹;黄莺;沈爱宗;;某三甲医院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业;2020年02期
7 王晶;于立丽;李文;;南京地区35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8年12期
8 李川;严光勇;;我院1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91期
9 杨春梅;;我院2018年第1季度药品不良反应57例报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年02期
10 刘子晗;;泰州市6866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海峡药学;2018年12期
11 刘昌慧;张南平;;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J];法制博览;2019年03期
12 周鹏;吴彦锋;;106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年03期
13 郭晓晶;叶小飞;彭旭娇;赵艳芳;许金芳;吴骋;;海军某部基层官兵药品不良反应认知情况调查[J];人民军医;2019年04期
14 张明明;;药剂师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年09期
15 李雅彬;王双艳;王春国;;我院2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年08期
16 勾红春;宋杉杉;;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的临床工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66期
17 占三妹;杜苗云;;198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海峡药学;2019年08期
18 车凤莲;易燕桃;黄小瑜;;我院2016~2018年369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北方药学;2019年09期
19 周扬;张永娟;;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与监测[J];海峡药学;2019年09期
20 陶于凤;;2015~201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瑞;向玉芳;白军锋;赵楠;樊瑞;姚雪林;冯变玲;;2015-2017年陕西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质量评价与分析[A];2018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 王玉明;武晓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96例分析[A];2013年“全国医院药学(药学服务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何娟;陈冰;杨婉花;;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自发报告模式探讨[A];中国药学会第十三届青年药学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4 招健华;李健;李晋;龚丽娴;李超;;我院1198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A];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5年
5 孙海顺;;基于基金模式下的台湾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研究[A];2015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推进法制建设,依法管理药品”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6 邓宁;高华;朱秀琪;孙维红;;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提供药物重整的服务模式[A];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7 黄笑夏;张小花;;我院5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8 石夏莹;;某院2010-2012年4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9 刘江;宋芳;曹伟灵;;17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10 彭评志;蒙光义;林海佳;庞家莲;莫金权;严浩林;刘明;;我院9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A];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文涛;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中重复报告的识别及消除[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2 董铎;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2年
3 陈光建;药品安全管制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齐晓霞;药害事故防范与救济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芬;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郭晓晶;基于错误发现率控制的确切非条件检验在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中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7 于跃;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药品不良反应知识整合与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毕玉侠;我国药品不良反应评价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0年
9 黄登笑;药品不良反应补偿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于培明;药品安全性问题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青岛地区545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与风险信号警示[D];青岛大学;2018年
2 王瑞芹;儿科系统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9年
3 何卉;L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林春山;药品不良反应致害型产品责任的证成与救济体系建设[D];华东政法大学;2018年
5 桂江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系统研究与分析[D];南昌大学;2019年
6 陈冬萌;福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7 张渊;双聚类算法研究及其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8 杜玉艳;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17年
9 陈建军;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
10 李嘉伟;药品不良反应个人报告系统构建及相关机制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嘉琛;一则因药致死的谣言何以屡驳屡兴[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CIO合规保证组织专业咨询师 伍清华;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三步走[N];医药经济报;2018年
3 王瑛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法律责任的认定探析[N];中国医药报;2019年
4 周常青 刘小琨;高安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N];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
5 何玉川 本报记者 常青;去年我市收集2154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N];锦州日报;2019年
6 记者 李江映;普洱提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水平[N];中国医药报;2019年
7 记者 陈燕飞;2018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布[N];中国医药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郭婷;近距离接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N];中国医药报;2019年
9 何玉川 本报记者 常青;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年度分析报告出炉[N];锦州日报;2018年
10 首席记者 刘志勇;静脉注射药品不良反应占比升高[N];健康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