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两带费米液体模型输运性质的半经典理论研究

赵莹莹  
【摘要】:超导体中的多带效应,激发了我们重新研究两带费米液体模型的兴趣。在本论文中我们运用半经典的Boltzmann理论和弛豫时间近似,系统地研究了单带(电子带和空穴带)和退耦合的两能带(电子-电子带和电子-空穴带)系统的电荷和热输运性质。在低温下,假设电子的弛豫时间主要由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决定,我们详细推导出了电导率、Peltier系数、热导率、Hall系数、Nernst系数、Ettingshausen系数和Righi-Leduc系数等输运系数的具体形式。本文中我们还初步探讨了求解费米面有很好嵌套的耦合的两能带系统的输运性质的方法。我们给出的各种输运系数可以用来分析最近几年实验发现的铁基超导体,从而可以定性地确定该体系中可能的一些由多能带导致的传统物理性质,进而确定一些非传统的新物理现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福祥;边缘费米液体中的温差电效应[J];低温物理学报;1997年03期
2 张广铭;于渌;;物理学中的演生现象[J];物理;2010年08期
3 韩福祥;铜氧高温超导体的正常态电子比热[J];低温物理学报;1995年06期
4 杨传路,王藩侯,王小琴;He在O_2气体中的输运系数的量子力学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7年03期
5 吴忠庆,张宣嘉;La_(1-x)Sr_xCuO_4中的条纹结构[J];低温物理学报;2003年S1期
6 翁征宇,吴杭生;Kubo线性输运系数公式[J];物理学报;1984年04期
7 方洪烈,傅淑芬;自由电子激光的三维半经典理论[J];中国科学A辑;1986年10期
8 P.W·安德森,R.施瑞弗,张英平;关于高温超导理论的对话[J];现代物理知识;1994年02期
9 王维新,段存贤,葛沅,于良;二级相干度的量子与半经典理论之间的差别[J];量子电子学报;1985年01期
10 马铁;关于光致辐射与半经典理论[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11 章立源;超导物理及技术研究之现状、发展鸟瞰[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04期
12 钱俭;确定湍流的涡输运系数的新方法[J];中国科学A辑;1992年11期
13 符五久,何娟美;混合气体输运系数的推导[J];大学物理;2005年06期
14 任红文,王应素,聂得真;兰姆激光半经典理论单模解的改进[J];量子电子学报;1987年03期
15 罗毅;关于“激光振荡的半经典理论”的教学[J];量子电子学报;1988年04期
16 李志源,靳浩;经典理论判据及固体物理学中的半经典理论方法[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17 王庆国;Л.Д.朗道和他的科学贡献(Ⅱ)[J];物理与工程;1995年03期
18 方磊,许业文,徐政;高温超导的物理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19 陈万湘;激光多模振荡的半经典理论[J];量子电子学报;1987年03期
20 任红文,王应素,聂德真;兰姆激光半经典理论多模解的改进[J];量子电子学报;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纪岳;段弢;李春芳;葛国库;;单模激光的非微扰半经典理论[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孙红娟;丁玄同;刘泽田;刘仪;董云波;董春凤;;HL-2A上电子回旋加热期间热输运的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虎权;刘劲松;聂晶;;二维时域THz光谱的经典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马功桂;;天然铅及其同位素全套中子核反应数据的理论计算[A];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马驰;李师群;;氢原子Lamb Shift半经典算法的讨论[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王爱科;;非局域电子热输运模型[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7 江鹏;王磊;陈泳;刘忠范;;CdS、PbS和Au纳米粒子组装体系中的室温单电子现象[A];第五届全国STM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杨克君;曹叔尤;刘兴年;;复式河槽过流能力计算方法比较[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钱斌;屈哲;;(Sr_(0.9)Ca_((0.1))_3Ru_2O_7单晶的结构和电磁输运性质[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10 肖健;王中阳;徐至展;;周期量级极短脉冲激光在原子系统中的非线性传输特性[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增伟;三个典型低维电子体系的热电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韩跃武;低维量子系统输运行为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3 熊大曦;某些热现象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1998年
4 刘小良;低维无序系统电子局域性质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何志红;光泵重水气体分子产生THz激光辐射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徐学友;量子台球体系动力学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项江;非平衡等离子体碰撞项和输运系数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王德华;强外场中多电子原子、分子回归谱的半经典理论[D];山东大学;2005年
9 刘绘;强作用物质的介电性质和耗散性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唐黎明;准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中量子输运性质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莹莹;两带费米液体模型输运性质的半经典理论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2 王奉波;强关联材料LaTiO_3和NdTiO_3物理性质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林宝;La_(1.8)Sr_(0.2)Cu_(1-z)M_zO_4(M=Zn,Mg)单晶输运行为与基态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白艳锋;三能级系统中与量子相干相关的一些现象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李健;光子晶体中原子行为的理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6 鲍明晖;针对航天继电器电弧的输运系数理论计算与输运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孙立成;自反馈条件下驻波激光器混沌现象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徐永昌;电磁波摇摆器短波长自由电子激光非线性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贾国柱;氧分子和氮分子相互作用势及输运系数的理论计算[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晔飞;Haeckelite纳米管以及Graphene分子结输运性质的从头计算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