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社区生活圈空间识别与规划研究
【摘要】:面对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突出,人民日常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寻求统筹城乡发展的应对之策。小城镇作为城乡联结纽带和乡村区域中心,承担着推进新型城镇化、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使命。本文以人口规模较少、居民点聚集度较低、整体呈分散型布局的小城镇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活圈”视角切入,探索小城镇社区生活圈的空间识别和划定方法,进而构建出小城镇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并基于该体系探讨社区生活圈规划方法,以期重塑更能满足居民需求和契合时代发展的小城镇生活生产空间。首先,对生活圈的核心理论及其应用范畴进行梳理,勾勒出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生活圈研究框架体系,明确影响社区生活圈营造的要素有社区单元、居民日常生活和时空间尺度,解构该三要素的内部联系,构建出小城镇社区生活圈的概念。然后,根据小城镇社区生活圈的内涵,提出“基于城乡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的社区单元辨析(自上而下)+居民的出行特征与需求调查(自下而上)”的社区生活圈空间识别与范围划定方法。运用多要素分析法建立城乡综合发展潜力评价体系,辨析社区单元的发展潜力,是划定社区生活圈的基础。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居民的日常生活出行的时空间特征和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归纳总结出共性规律,作为社区生活圈范围界限的依据。遵循“辨析+调查—识别—修正—界定”的思路,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在实体空间对小城镇社区生活圈进行测度,进而界定出小城镇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接着,从社区生活圈的内涵入手分析,社区生活圈规划为微观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人本化”、“城乡统筹”的新视角和工作框架。诠释小城镇社区生活圈空间识别作为社区生活圈规划的基础环节,分别分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项空间识别技术环节与小城镇空间规划的作用机理,以引导小城镇社区生活圈规划具体内容的提出。以河口镇作为实证对象,验证了划定方法的可行性以及界定出小城镇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划分为“日常生活圈—周末生活圈—拓展生活圈”三层,圈层范围由出行半径和人口规模共同限定。以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为框架,结合河口镇的现状特点,从整体空间、功能空间和社会关系对城乡空间进行重构;重点探究社区生活圈在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应用,明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原则和分类分层配置标准,引导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布局;最后,以公服生活圈为基础,讨论交通、生产、文化服务圈的规划方法,以构建覆盖小城镇全要素、全方位的社区生活圈规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