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科学教育中“建模学习”的研究

吴三香  
【摘要】: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人们对有效学习的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的重心已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操练转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也不再被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和生成者。科学教育关注科学思维的培养,希望像科学家那样以简明的方式即模型的建立作为沟通的媒介,促进科学知识的学习。建构模型和使用模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基本途径,但在科学教育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较少发展学生对模型的观点,也不重视建模能力的建构,因而,学生对模型的看法常停留在具体的层次而未能提升到抽象的层次,使得科学学习受到阻碍,更忽视了整体建模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着眼于科学教育中建模学习过程的研究。 本论文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对建构模型和通过模型学习研究的方法和经验,分析学习者建构知识模型的心理发生过程,聚焦培养学习者建构模型和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认识模型。在科学教育中,模型已经频繁使用在教学当中,人类多数都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模型来认识客观世界,而忽略了人类的内心依据对知识的掌握所构建的心智模型,即对知识的架构能力。因此,本文中对模型进行了系统的认识,并从模型的分类及其功能方面进行了归纳。 2、了解为什么建模,及其建模学习的过程。人生来就是一个灵活的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及其技能的行动者。建模是通过思考和想象,运用符号和语言,从经验中进行归纳和处理未知事件的自然本质活动过程,那么建模学习的发生流程是什么呢?同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研究如何运用技术支撑和环境来支持科学教育中建模学习的发展。 3、分析科学教育中建模性学习的案例。好的学习不是教师找到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而是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更好的机会去建构,教师只有把学习者带到学习任务中,以学习者已有知识和观念作为新教学的起点,并给予学生多一点建构的机会,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寻找关于建模性学习的相关案例并进行分析,确信建模学习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4、设计科学教育中建模学习的教学实例。科学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目前教学设计中还没有关注学习者建模的成功案例。本文将从科学教育教材中选取内容,依据所分析的建模学习过程,设计培养学习者建模学习的教学案例,将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言根;对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03期
2 朱肖川;以学习过程为中心,探索远程教学的系统结构[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3期
3 胡燕玲;教材建设应注重学习过程[J];科学课;2004年11期
4 曹娟;学习——创造的过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5 孙福万;观察学习的多棱镜[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22期
6 林秉贤;;学生学习过程中介环节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1997年04期
7 徐国建;略论学习过程中激情机制的创设[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S1期
8 南学天;;谈学习[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9 眼镜阿姨;;玩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J];中国校园文学;2006年22期
10 王微微;坦然面对期待的目光[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04年09期
11 马晓梅;化学新旧学习过程类比[J];安徽教育;2005年04期
12 钟以俊;学习美学──现代学习理论中的新领域[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13 朱玉梅;;浅析英语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4 陈国玉;;如何理解和处理学生学习中的错误[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0年01期
15 Hans Freudenthal ,金尔;数学教育的主要问题(续)[J];数学通报;1984年04期
16 美国心理学会教育事务局专门小组 ,盛群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心理学原理——重构和改革学校的架构[J];远程教育杂志;2003年06期
17 左志宏,王敏,席居哲;McCarthy学习风格的分类及其4MAT教学设计系统[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10期
18 郑志高;;自适应网络课程的结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6期
19 钟志贤;;论成人学习过程与教学设计策略[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3年01期
20 钟志贤;;论成人学习过程与教学设计策略(续)[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海东;;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述评[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杨佳玉;蔡蕾;王冰娇;解焱陆;;汉语学习者两类发音参数分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 苏凯敏;韩关德;;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现象分析与疏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赵兴;;网络英语教学模糊综合评判探讨[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5 方川;;自组织系统中“学习思维”品质的特征与培养[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秦启康;奚仲廉;;“开潜教育”的心理学研究[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徐亚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课堂教学研究[A];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陈春兰;;自主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杨建华;;墨子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巫春柳;;浅谈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促进教师观察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坤;在线核学习建模算法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杜伟宇;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覃姜维;迁移学习方法研究及其在跨领域数据分类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德品;基于迁移学习的跨领域排序学习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陆军;中国学习者英语型式构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严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任光杰;基于网格环境的远程学习管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仕品;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学生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香;科学教育中“建模学习”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王娜;网络课程中学习过程评价的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朝霞;图形组织器促进学习维度和理性思维发展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自红;基于知识管理的高阶学习过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奚莹;欧洲先前学习认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黄杰;学习时间分配的词对位置效应及其与议程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唐杰;mCSCL环境下异质学习伙伴推荐系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8 刘彩姣;论学习的实践属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佳禾;由基于任务的学习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变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许晨;中小学生学习状态及动力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佳 编译;21世纪的学习什么样[N];中国教师报;2011年
2 剑河民族中学 刘明;刍议性格与学习的关系[N];贵州民族报;2011年
3 周炎根 储争流;如何培养一个高效学习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茂 编译;学习也有新智慧[N];中国教师报;2010年
5 通讯员 黄慧文;吉隆全体党员开展“比学促学”活动[N];日喀则报;2008年
6 冀灵渊 朔城区四中;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N];朔州日报;2010年
7 山东省临沭县白旄中学 张秀伟;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习惯[N];学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靳晓燕;哦,学习是能倒着来的[N];光明日报;2011年
9 李林 余承武;努力把基层学习抓实抓深[N];战士报;2011年
10 民乐县逸夫小学 宋晓华;用爱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N];张掖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