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传》方位词研究
【摘要】:《法显传》是东晋高僧法显记录其西行求法沿途见闻的一部游记,全书记述地域范围广泛,除了中国外,还包括中亚、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记叙内容众多,涉及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发展、经济制度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公元五世纪初亚洲历史的重要史料。
从语言学研究角度看,《法显传》学术价值亦非常高。该书成书于晋宋之际,书中的文字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乃至音韵系统,除承继了部分上古汉语固有特征外,还反映出中古汉语的种种新变,是真实反映当时语言面貌的重要语料。
中古时期是汉语语法古今嬗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汉语,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词有变化,句有发展,诸多近代汉语乃至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都可以在中古时期文献语言中觅其渊薮。此时的方位词也有较大发展:结构形式上变化丰富、语义引申范围趋广、句法功能日益增多。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展开,且获得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目前学术界对于方位词的研究仍多集中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特别是中古汉语的方位词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专书语言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门径。《法显传》作为可靠的中古汉语文献资料,其方位词系统,是中古方位词系统具体而微的表现。对《法显传》方位词进行穷尽性的掦罗、归纳、分析与总结,可为研究中古汉语方位词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供强有力的语料与理论上的支援。
本研究包括五个部分:
绪论:概述《法显传》的成书过程、语料价值、研究状况和选题意义;讨论汉语方位词的界定和特点,提出研究方法和原则。
第一章:《法显传》方位词结构形式研究。本章从词法入手,将《法显传》方位词分为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合成方位词分为复合式合成方位词、前附式合成方位词、后附式合成方位词以及其他合成方位词,并对其进行详尽描写并总结出语言特点:单纯方位词所占比重较大,合成方位词的数量相对较少;独立使用和后置使用较为常见,而前置使用则相对较少。
第二章:《法显传》方位词语义研究。本章从语义入手,指出《法显传》的方位词意义主要包括空间意义和非空间意义两大类别,非空间意义包括范围意义、时间意义、社会关系意义及程度意义等类别。研究分析表明:空间意义是方位词最基本的意义,使用较多;引申出的范围意义使用也非常普遍,时间意义次之,社会关系意义和程度意义则占少数;引申而来的意义在单纯方位词中表现较多,合成方位词的引申较少。
第三章:《法显传》方位词句法功能研究。本章从句法入手,分析语料中方位词的句法功能。指出《法显传》方位词通过单独使用、前置使用和后置使用三种形式充当句子的定语、状语、宾语、主语和补语。就整体而言,方位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宾语、主语、定语和状语这四种成分,而充当补语的语例则相对较少。单纯方位词的句法功能较为全面,而合成方位词的句法功能则相对单一。
结语:在对《法显传》方位词进行全面描写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方位词的数量、结构形式、语义特点和句法功能特征做出归纳总结。指出方位词在这一时期各个方面均有所发展,与中古汉语发展的总趋势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