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张文忠,刘丽霞,韩亚东,周淑清,徐正进;齐穗后疏株对不同穗型水稻群体光分布影响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
2 |
赵全志,李梦琴,刘慧超,高尔明;粳稻品质与株型的关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3 |
都兴林,方秀琴,刘忱,姜亚伦;水稻直立穗型与抗倒伏性关系的理论分析与模拟测定[J];吉林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
4 |
朱伟,胡新,黄建英,黄绍华,李玉兰,刘玉芬,王家才,张翼;密度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成穗率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4年07期 |
5 |
马莲菊;于翠梅;王艳;卜宁;张宝石;;两种穗型水稻穗部性状及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6 |
刘迎雪;张国民;陈胜勇;辛爱华;任洋;马军韬;肖佳雷;赵杨;王杨;左辛;;不同施肥时期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8期 |
7 |
韩亚东,张文忠,王琼,徐正进;不同行向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群体光能分布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8 |
冯永祥,徐正进,范富,王嘉宇;行向对不同穗型水稻群体微气象特性影响的研究——Ⅱ.行向对群体干物质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4年01期 |
9 |
张克禄;;大穗型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
10 |
宫德英;李广贤;姜明松;高洁;袁守江;杨连群;;粳稻穗部形态性状对穗型的分类与判别分析[J];北方水稻;2008年04期 |
11 |
朱海江,程方民,王丰,钟连进,赵宁春,刘正辉;两种穗型粳稻穗内粒间直链淀粉含量变异与粒位分布特征[J];中国水稻科学;2004年04期 |
12 |
刘丙臣,石小翠,刘涛,徐小飞,董金生,吕德贵;不同穗型强势粒与弱势粒稻米品质的比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年06期 |
13 |
孟军,陈温福;不同穗型水稻群体垂直入射光分布及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4 |
李微;王迎宾;;分布方式和不同穗型对水稻群体若干性状动态变化的影响[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15 |
左晓旭,鲍根良,王俊敏,骆荣挺,富田桂;密穗型和散穗型粳稻品种品质特性比较[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年02期 |
16 |
刘振奎,宋虎彪,龚宝林,李洪昌,高振芹;水稻基穗型施肥技术试验[J];垦殖与稻作;2004年06期 |
17 |
宋桂云,徐正进,王云,冯永祥,张庆国,宋冬明;氮素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光合作用、生产特性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5年02期 |
18 |
杨道林,籍平,张振杰;水稻穗型遗传规律的研究[J];垦殖与稻作;2004年03期 |
19 |
;广陆矮四号高产田的穗型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1974年04期 |
20 |
;国内穗型最大的玉米——超大穗三号[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