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蛋白质与分子有序组合体的相互作用
【摘要】:1.L-天冬氨酸与SDS间的相互作用
用电导法、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测定了L-天冬氨酸(L-Asp)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SDS胶束聚集数的影响以及L-Asp在SDS胶束中的定位,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SDS/H_2O体系和SDS/n-C_4H_9OH/H_2O O/W微乳液体系中L-Asp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L-Asp的加入能使得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减小、胶束的聚集数增加。SDS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能使得SDS/H_2O体系中L-Asp的氧化峰电流i_p先增大后减小。在SDS/n-C_4H_9OH/H_2O O/W微乳液体系中,固定SDS/H_2O质量比为15/85的条件下,随着n-C_4H_9OH含量的增加,L-Asp的氧化峰电流i_p减小。固定n-C_4H_9OH/H_2O的质量比为2/98的条件下,L-Asp的氧化峰电流i_p随SD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2.L-苯丙氨酸与SDS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了L-苯丙氨酸(L-Phe)对SDS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SDS胶束聚集数的影响以及L-Phe在SDS胶束中的定位、L-Phe在SDS胶束相和水相的分配,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了SDS/n-C_4H_9OH/H_2O微乳液体系中L-Phe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在SDS胶束体系中,L-Phe存在于SDS胶束极性基团之间,这种定位能使得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加,胶束的聚集数减小。在SDS/n-C_4H_9OH/H_2O O/W微乳液体系中,L-Phe进入O/W微乳液膜相的内侧,而在W/O区域,L-Phe定位于W/O膜相的外侧。L-Phe与SDS/n-C_4H_9OH/H_2O混合胶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L-Phe的吸收波长随着SDS含量的增加而红移,但不随着n-C_4H_9OH含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由于L-Phe能增溶于微乳液液滴中,L-Phe的荧光强度随着SD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n-C_4H_9OH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3.牛血清蛋白与SDS间的相互作用
以电导法、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对SDS胶束的
2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临界胶束浓度cmc、SDS胶束聚集数的影响,以循环伏安法和光谱法研究了BSA
在sDs舰20体系和sDs/n一c4HgoH/HZo微乳液体系中构象的变化,并用冷冻蚀
刻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佐证。结果表明:在SDS肚20体系中,BSA的存在能使
得体系的表面张力、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加,SDS的胶束聚集数下降。随
着SDS浓度增加,SDS的疏水链与蛋白的疏水基团相互作用对BSA的三级结构和
二级结构有一定的影响,BsA的氧化峰电流ip先迅速增加后迅速减小到缓慢减小。
由于疏水作用、静电作用及氢键作用,n-C4HgOH能使得BSA的结构发生变化,
但是在SDS胶束体系中,n-C4HgOH的加入能够使得吸附在BSA表面上的一部分
SDS脱附,被SDS破坏的蛋白构象得到部分恢复。
|
|
|
|
1 |
倪人捷;黄煜;姚成;;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的测定[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2 |
陈景元,王果庭,刘金柱;稳态荧光猝灭法确定胶束聚集数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3年04期 |
3 |
李新宝;徐丽;孟校威;韩智慧;雒廷亮;刘国际;;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三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聚集数[J];物理化学学报;2005年12期 |
4 |
王秀红;张颖;乔营;李娟;魏西莲;;长链咪唑型离子液体胶束聚集数的测定[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5 |
宋根萍;郭荣;;乙醇对SDS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胶束聚集数的影响[J];扬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6 |
刘慷慨;李蕾;高保娇;;季铵盐型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单体AMC_(16)AB胶束化行为的研究[J];化工中间体;2007年02期 |
7 |
甘孟瑜;刘艳;马利;郝少娜;李志春;;稳态荧光探针法研究复配乳化剂的聚集行为[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0年02期 |
8 |
卜芳;王栋;闫杰;杨飞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的热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6期 |
9 |
杨芳;黎钢;刘荣;张彬;刘洋;王中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型Gemini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性质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9年08期 |
10 |
包新颜;许虎君;梁金龙;;一种酯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协同效应[J];日用化学工业;2006年01期 |
11 |
安立梅;张文革;吴伟震;;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表面张力和胶束聚集数[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9年04期 |
12 |
张彬;黎钢;杨芳;徐念;刘荣;刘洋;;二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的合成及其溶液性质[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
13 |
蒋福宾;曾华辉;杨正业;李俊杰;宋宝玲;;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松香基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J];应用化学;2008年10期 |
14 |
陈景元,李干佐,茹淼焱,王果庭;十二烷基磺酸盐胶束尺寸的研究——稳态荧光猝灭法[J];精细化工;1987年Z1期 |
15 |
刘天晴;郭荣;;乙醇对SDS胶束扩散系数和反离子缔合度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16 |
周从山;杨涛;张建策;曾艳红;;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聚集行为[J];精细化工;2007年03期 |
17 |
陈方博;方云;吴丽娜;;十二烷基硫酸钠浓溶液的胶束行为与其溶液体相行为间的相关性[J];应用化学;2008年04期 |
18 |
陈红梅;;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SDS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J];广东化工;2009年08期 |
19 |
李方,李干佐,郑立强,苑红菊,白凤莲;荧光探针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物化性能[J];科学通报;1994年01期 |
20 |
徐桂英,李干佐,隋卫平;PVP与C_(14)BE之间的相互作用[J];化学学报;1997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