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羊与小尾寒羊结构基因座遗传共适应性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是以中心产区典型群简单随机抽样法在小尾寒羊的中心产区—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和滩羊的中心产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分别抽取了具有独立血统的60只小尾寒羊和73只滩羊,测量其各自体尺指标并记录各自的外部形态学特征,统计其表型频率。同时,在实验室采用水平板凝胶电泳法对控制其血液酶和非酶蛋白质的16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变异进行检测,计算各个多型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总体频率样本估计值的可靠性和精确度,再进行其群体遗传共适应性的研究,并检测了分布于6条不同染色休上的7个“微卫星”DNA位点的多型。结果表明:
1.通过从两个绵羊群体的外部形态学特征、体尺测量指标进行研究,发现对于不同品种,在不同年龄阶段。其不同性别羊体尺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二者都在极个别稀有变异的形态学特征上存在着估计值可靠性低的情况,但总的调查结果基本上与《中国羊品种志》上的调查结果相符。
2.通过对16个编码血液酶和非酶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座进行检测发现,小尾寒羊在10个座位上存在多型现象,其各座位的优势基因分别为x-p~-、Dia~F、Ary-Es~-、Lap~A、ALpB~-、Cat~B、Hb-β~B、ME~F、Gc~S、Tf~E;而滩羊在11个座位上存在多型现象,其各座位的优势基因分别为Ly~a、X-p~+、Dia~F、Ary-Es~+、Lap~B、Alp~(B-)、Cat~B、Hb-β~x、ME~F、Gc~S、Tf~E。小尾寒羊基因多态性比例为81.25%,滩羊为84.375%。
3.从16个结构基因座位中选取3个最适合遗传共适应研究的座位,同时,并引用以
前孙伟等(2001年)所用的实验羊群体一湖羊和同羊的资料进行研究。在对遗传
平衡性进行检测时发现,四个绵羊品种中,湖羊和同羊除在Hb。p座位上处于极不
平衡状态〔P0.01),其他两个座位都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而小尾寒羊和滩羊这3
个座位都处于遗传平衡状态(P0.05)。
4.针对四个绵羊群体的3个多型座位两两组合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在小尾寒羊群
体中,组合型Hb一p一ME处于极强的连锁不平衡状态(P0.01),其他两种组合型
都处于连锁平衡状态;滩羊在这三个组合型中都处于连锁平衡状态(P0.05);湖
羊和同羊除在Cat一ME组合型上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其他两个组合型都处于极强的
遗传不平衡状态。
5.通过对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四群体这3个座位上的遗传共适应性系数进
行的经典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湖羊和同羊的亲缘程度近,聚为一类;小尾寒羊
和滩羊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类,最后再相互聚为一类。
6.通过从遗传共适应系数、外部形态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三个方面,对四个绵羊群
体各自的这三个方面的20项指标进行经典聚类分析:小尾寒羊与同羊聚为一类,
.IJ:与滩羊聚为一类,最后同湖羊聚为一类。
7.在搜集了国内外16个绵羊品种的资料之后,运用了模糊性模式判别揭示这两个绵
羊群体的血统类别及相互系统地位。滩羊和小尾寒羊就血统而言都归属于“蒙古
羊”集团,这基本上符合各个品种的育成过程。
|
|
|
|
1 |
宫杜若;中国优秀品种寒羊的调查[J];畜牧与兽医;1954年02期 |
2 |
杨汉武,孟根,丁国梁,冯朝霞,张建春;乌兰察布市饲养小尾寒羊成败浅析[J];中国牧业通讯;2004年21期 |
3 |
陈洪艳;寒羊舍饲前景好[J];当代畜禽养殖业;1999年11期 |
4 |
陈鸿彦,李淑君,康军,孙红;寒羊运输后的管理要点[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1年03期 |
5 |
马发顺;豫北寒羊饲养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1999年12期 |
6 |
马发顺;豫北寒羊饲养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1999年07期 |
7 |
任清奇,方桂荣,汪怀同;豫北寒羊二十二项生理生化正常值的测定[J];畜牧兽医杂志;1996年03期 |
8 |
郭元滨;科学养羊高效益 寒羊驾车不亚驴[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1999年04期 |
9 |
方桂荣,汪怀同,任清寄;豫北寒羊生理生化正常值的测定[J];河南畜牧兽医;1995年01期 |
10 |
;邱禄头回发羊财[J];内蒙古林业;2001年12期 |
11 |
陈大仓;养羊专家话“寒羊”[J];农家顾问;1997年12期 |
12 |
万吉生,周福娟,刘晓莹;舍饲绵羊技术研究初报[J];辽宁畜牧兽医;2004年07期 |
13 |
张春玲;吕长久拉着寒羊奔小康[J];内蒙古林业;2005年01期 |
14 |
胡万川;寒羊饲养讲座[J];河北畜牧兽医;1996年04期 |
15 |
杨静福;户户牵寒羊 致富奔小康[J];甘肃农业;1996年09期 |
16 |
赵玉珍,邰凌云,赵文彪;赵家村小尾寒羊饲养与生产性能的调查报告[J];当代畜禽养殖业;1998年10期 |
17 |
蒋世娥,朱裕鼎,朱成宽,郭年藩,罗应荣,冯书堂,郑丕留;超排母羊6、7和8日龄胚胎的形态观察[J];中国农业科学;1984年05期 |
18 |
胡万川;寒羊饲养讲座[J];河北畜牧兽医;1996年03期 |
19 |
庞有志;邹继业;徐廷生;李普宾;王天增;徐玉国;;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的遗传多态性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1992年02期 |
20 |
张兴旺;果-草-畜链是生态农业的好模式[J];云南农业;2002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