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摘要】: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反映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是否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因此,目前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性格、情绪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心理健康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健康标准问题,是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它涉及心理健康的内容、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心理健康的诊断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等问题。可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的建立,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和评估体系的前提,是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然而,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却一直争论不休,分歧较多,本文认为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在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上存在多种划分依据,有经验标准、社会标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等。2、在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原则上有“众数原则”和“精英思路”之争。3、在确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存在两种倾向,一为社会性倾向,一为个体性倾向。4、在确定心理健康标准时有生存(适应)标准和发展标准两种主张。另外,本文还对国内较有代表性的两种心理健康标准学说和心理健康研究中的一种新视角(即心理健康结构维度研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述。分析了目前国内关于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现代科技的飞跃,训练手段的更新,使得竞技运动的水平极大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高低成为决定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作为国家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在重视体能、运动技能的同时,拥有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是竞技运动成功的关键。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专门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体校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心理学者对部分人群(如军人、大学生、老年人等)的心理健康标准已有研究,但对运动员尤其是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标准研究尚未涉及。本文试图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心理量表,调查了江苏省苏州市、扬州市和淮安市三个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对人焦虑上。同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性别、区域和年级上的比较,发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男生;三个地区中苏州市的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生。
通过心理健康涵义、心理健康的七个维度(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人格、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性心理)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制订了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1、认知功能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品质健全;4、行为协调适度;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独立;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8、积极进取,自我实现。
|
|
|
|
1 |
保大平,周东明
,田军;改善心理环境 增强心理健康——高校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
2 |
叶建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体育干预措施[J];湖北体育科技;2004年04期 |
3 |
常旭,高丽芳;谈学校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
4 |
刘夫力,高大山,刘刚;大学生团体和单独形式参与健身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对比研究——兼谈向群参与动机对心理健康的良性作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5 |
骆伯巍;试论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人口学刊;1998年01期 |
6 |
蔡赓,季浏,苏坚贞;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感觉和体育运动动机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
7 |
谢建华;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
8 |
秦军,朱霞;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9 |
叶元辉;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现状的反思──兼论心理健康的平衡说[J];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
10 |
胡兰馨;论学校体育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
11 |
杨俊涛,郭良奎,赵伟;论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天中学刊;2003年02期 |
12 |
关梅林;浅谈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3 |
高前进;大学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理论及实践研究[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
14 |
王海萍;从社会支持理论谈高校辅导员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
15 |
甘少雄;本院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16 |
黄美蓉;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2年01期 |
17 |
蒋建辉,苏炜;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8 |
宋淼;中专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
19 |
韩晓琴,康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概念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20 |
孙录,赵静波,梁军林,张玉娟;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