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张顺珍,包承玉,邵春荣,刘明智;不同营养水平对地方鸡种部分性状的影响[J];中国家禽;1997年04期 |
2 |
高玉时,王克华,陈国宏,李慧芳,张福宜;地方鸡种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家禽;2004年18期 |
3 |
周勤宣;黄凡美;张学余;王德清;;我国部分地方鸡种的种质特性测定——产蛋末期肉用性状的观测[J];中国家禽;1986年02期 |
4 |
陈国宏,卞建春,王克华,吴信生,陈宽维,常洪,吴兆林,童海兵,李碧春,张学余;地方鸡种血浆AKP和GPT及CPK活性比较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5 |
舒鼎铭,杨纯芬,周中华,胡刚安,姜文联;矮小型基因(dw)对地方鸡种繁殖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1999年06期 |
6 |
孙汉,欧阳建华,林树茂,潘珂,吾豪华;江西地方鸡种6种血清酶多态性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7 |
王立克,张中林,陈祖照;三种不同地方鸡种肉用性能的比较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8 |
汪晓鸿;胡小梅;刘娣;;五个地方鸡种Sox8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年09期 |
9 |
黄秀清,黄建斌,翁志铿,陈震,杨振通;5种不同类型地方鸡种肉用性能及肉质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0年01期 |
10 |
何远清;;对我国地方鸡种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的建议[J];北方牧业;2003年09期 |
11 |
张瑞耀;;白耳鸡[J];中国家禽;1985年04期 |
12 |
张学余,赵东伟;地方品种资源——我国家禽生产的立足之本[J];中国禽业导刊;1998年D6期 |
13 |
张学余,黄凡美,赵东伟,卜柱;我国部分地方鸡种肤色伴性遗传初步观察[J];遗传学报;2000年10期 |
14 |
傅衍,牛冬,阮晖,罗静,陈功,余旭平,张亚平;浙江省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遗传学报;2001年07期 |
15 |
娄义洲;云南省地方鸡种保存利用现状[J];中国家禽;2001年21期 |
16 |
张学余,黄凡美,赵东伟,卜柱;部分地方鸡种肤色伴性遗传观察[J];中国畜牧杂志;2001年02期 |
17 |
肖智远,林敏;加强地方品种鸡的保存选育,搞好杂交利用[J];中国禽业导刊;2003年01期 |
18 |
程光潮,周德旺,吴丽城,段章雄,王力,张婷,刘坤凡,郑小惠;鸡的血型研究 Ⅹ.我国11个地方鸡种的血型和血浆蛋白质多态分析[J];遗传学报;1991年05期 |
19 |
杨纯芬,舒鼎铭,郭况彦,周中华,姜文联;矮小型基因对地方鸡种肉用性能影响[J];中国家禽;1999年01期 |
20 |
;温岭草鸡[J];致富之友;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