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完善研究
【摘要】:
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职务聘任制通过合理设置岗位,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优化高校的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方面具有相当显著的作用。
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是一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人事制度,是高校与教师这两个主体之间,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就职务岗位、岗位责任与义务、任职期限、双方的权利、工资薪酬等签订合同达成协议,具有双方自主性、合同契约性、公开公正性、聘任灵活性、流动竞争性等特点。
本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评、激励效应等理论,对职务、职称与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概念进行了区分。在对聘任制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归纳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现状并分析了高校在实施职务聘任制过程中所采取的评聘合一、评聘分离两种模式及各自的优缺点。纵观二十多年的制度改革,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在整体框架、高校自主权、打破终身制、人才引进等方面虽已达到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聘任过程不公平、岗位设置不合理、考核制度不完善、对教师激励作用不明显、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一些问题。发达国家在进行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过程中,注重赋予高校自主权、采用合同聘任制、坚持职务为核心、提供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对我国的聘任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同时,我国仍需在聘任操作过程、聘后考核管理及相关保障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