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辛酸对围产期奶牛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摘要】:
奶牛的围产期是指产前3周至产后3周的时期,主要的感染性疾病和代谢病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围产期奶牛能量需要增加,但干物质采食量下降,而分娩后大量泌乳所需要的能量超过干物质采食量所能提供的能量,造成能量负平衡(NEB),脂肪动员是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必然结果。另外,奶牛从妊娠到泌乳要经历巨大的代谢和生理适应性,临产阶段活性氧(ROS)生成增加和抗氧化防御能力之间的不平衡使奶牛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应答能力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是围产期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在揭示围产期奶牛肝脏功能、脂肪代谢和氧化应激状态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硫辛酸对围产期奶牛的抗氧化作用及安全性评价,为硫辛酸在围产期奶牛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试验一、奶牛不同生理阶段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和氧化状态的研究
选择3~4月龄犊牛、后备母牛和成年母牛(产奶后期、产前及产后1月内),测定了血清Se、Cu、Zn、Mn、Fe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除Zn含量外,所测元素含量犊牛明显低于后备母牛和成年牛(P0.05或P0.01),后备母牛和成年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Se含量在产奶后期和产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Cu、Mn含量在产后1月内有降低的趋势,但与产前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所测血清氧化状态指标与年龄无明显关系,在妊娠末期和泌乳早期发生改变,血清CAT、GSH-Px、SOD活性和MDA含量在产前和产后1月内最高。表明犊牛上述所测指标最低,奶牛产前和泌乳早期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和氧化状态失衡。
试验二、奶牛围产期脂肪代谢、肝脏功能和氧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选择产前30d的奶牛30头,分别在产前30、20、10、5、0d和产后5、10、15、20d采集血清,检测脂肪代谢指标(GT、Chol、NEFA、HDL、LDL含量)、肝脏功能指标(AKP、LDH、ALT、AST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指标(GSH-Px、SOD、CAT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①血清TG和Chol含量产前呈降低趋势,TG含量产犊当天急剧下降,Chol含量产后逐渐升高;血清NEFA含量产前变化不明显,产犊当天急剧升高,产犊5d开始降低;血清LDL和HDL水平产前呈降低趋势,产后逐渐升高。②血清LDH和AST活性分别在产前第5d或产犊当天活性最高;ALT和AKP活性各时间段变化不明显。③血清CAT和GSH-Px活性在产前呈降低的趋势,产犊当天升高,之后逐渐降低;血清SOD活性产前呈升高趋势,产犊当天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血清MDA含量在产前5d开始升高,产犊5d后逐渐降低。上述结果部分时段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表明奶牛围产期发生脂肪动员和氧化状态失衡,并因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导致肝脏功能受损。
试验三、硫辛酸对围产期奶牛氧化状态的影响
选择产前约20d的干乳期奶牛48头,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每天补饲硫辛酸3、5、8g/头,连续50d,测定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Ⅲ和Ⅳ组血清GSH-Px活性第20d开始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Ⅲ和Ⅳ组血清SOD活性第40d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血清CAT活性在第30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组第30-50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血清MDA含量在第40d、Ⅳ组在第50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补充硫辛酸可明显改善围产期奶牛的抗氧化能力。
试验四、硫辛酸对围产期奶牛血清脂肪代谢和肝功能酶的影响
选择产前约20d的干乳期奶牛48头,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每天补饲硫辛酸3、5、8g/头,连续50d,检测血清甘油三酯(GT)、总胆固醇(Chol)、非酯化脂肪酸(NEF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表明,硫辛酸可使所测脂肪代谢指标降低,Ⅲ、Ⅳ组血清NEFA含量第20d后低于对照组,Ⅳ组第30d与对照组出现显著差异(P0.05);Ⅱ、Ⅲ、Ⅳ组血清AST活性第30d后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其余所测指标各组在不同时间段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硫辛酸可改善围产期奶牛的脂肪代谢,能有效保护奶牛围产期肝脏功能的损伤。
试验五、硫辛酸在奶牛的安全性评价
对奶牛一次口服硫辛酸50g/头或100g/头,或连续15d补充硫辛酸10g/头,通过临床观察、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进行了硫辛酸对奶牛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①一次口服硫辛酸50g/头,连续观察1周未见临床异常表现,血清所测生化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②一次口服硫辛酸100g/头,3h后逐渐出现中毒症状,7h全部死亡。③每天补充硫辛酸10g/头,第9d开始血清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呈降低趋势,第12d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硫辛酸对奶牛的一次口服安全剂量≤50g/头(约77~100mg/kg体重),一次口服致死剂量为100g/头(约154~200mg/kg体重),硫辛酸作为奶牛生物抗氧化剂应用时剂量以不超过每天10g/头(15~20mg/kg体重)为宜。
|
|
|
|
1 |
李建民;奶牛真胃移位发病统计分析[J];中国奶牛;2005年04期 |
2 |
刘勇;;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途径[J];农家参谋;2010年08期 |
3 |
李珊珊;王加启;杨永新;卜登攀;魏宏阳;张乐颖;;2008-2009年反刍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Ⅸ.围产期[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06期 |
4 |
李剑军;董淑霞;;高寒地区奶牛冬季饲养管理要点[J];中国牛业科学;2008年01期 |
5 |
刘秀丽;林久锋;胡冰;;围产期奶牛营养与代谢病、免疫和繁殖的关系[J];中国畜禽种业;2008年05期 |
6 |
苏华维;曹志军;李胜利;;围产期奶牛的代谢特点及其营养调控[J];中国畜牧杂志;2011年16期 |
7 |
周建平,张俊育,田文儒,郑昌乐;脂肪肝影响围产期奶牛繁殖力的机理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1997年02期 |
8 |
龙淼;邢欣;张日和;刘国文;朱连勤;;围产期奶牛生产性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奶牛;2009年04期 |
9 |
刘勇;;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途径[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
10 |
王俊红;;中国奶牛养殖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1期 |
11 |
王建东;王志国;官福峰;;如何做好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工作[J];吉林畜牧兽医;2006年09期 |
12 |
沈敏;围产期奶牛及新生犊牛中性粒细胞粘着分子表达水平的检测[J];中国奶牛;1998年06期 |
13 |
B.A.Mallard,李华,齐长明;围产期奶牛的免疫反应变化及其对母子健康的影响[J];国外畜牧科技;2000年03期 |
14 |
牛淑玲,李艳飞,王哲,李红梅,张才;围产期健康奶牛干物质摄入水平与血浆瘦素浓度及乳产量的关系[J];中国畜牧杂志;2005年03期 |
15 |
牛淑玲,李艳飞,王哲,张乃生,李红梅,张才,左之才,刘彩霞,董风仙;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浆瘦素浓度影响的研究[J];畜牧与兽医;2005年02期 |
16 |
赵维;;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J];黄牛杂志;2005年05期 |
17 |
刘国信;;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防治[J];中国乳业;2006年05期 |
18 |
田萍;郝贵增;徐闯;王哲;;围产期奶牛低血钙与能量代谢状态的关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年03期 |
19 |
冯番;甄二英;许晴;;奶牛围产期营养与产后病[J];饲料博览(技术版);2007年04期 |
20 |
施辉江;;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