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稳状态下的机电系统状态分析中信号分析技术的研究
【摘要】:在非平稳状态下的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与趋势预测中,正确分析系统的当前状态是一个必经环节。而在各种状态分析方法中,信号分析技术一直是一个瓶颈因素。本论文便针对非平稳状态下的机电系统状态分析中的信号分析技术进行了研究。
首先阐述了振动信号分析在状态分析中的重要性,概述了现有的一些非平稳振动信号分析方法,并从原理上论述了各自的不足,引入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称作希尔波特-黄变换的信号分析技术,从理论上分析了它的优越性,并对其进行编程实现。在编程的过程中,对一些理论的细节实现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使该算法具有了更好的自适应性。
阐述了经验模态分解中端点效应的概念,并从各种途径进行了抑制端点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镜像极值延拓的综合效果最好,多项式拟合极值延拓法次之,平行线段极值延拓再次,神经网络的分析效果很好,但需要的时间和空间都最大。探讨了如何结合信号的不同实际特点选择不同的端点效应抑制方法。
然后,对希尔波特-黄变换的有效性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希尔波特-黄变换和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分辨能力强、自适应分解、物理意义清晰、信息完整、形式简洁和易于精确分析等优点。
最后,从软硬件方面进行了“非平稳状态下的机电系统状态分析中信号分析集成系统”的设计。该系统能够对现场信号和历史信号进行各种实时和离线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快速傅里叶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和希尔波特-黄变换等,并预留了今后增加新的分析方法的接口,为实现开放式系统开发提供了条件。
|
|
|
|
1 |
翁智远;陈学潮;江乃雄;;内压作用下元筒直交管叉中的应力状态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01期 |
2 |
沈汝美,陈名浩,艾星涛;超细SiC粉的组分分析和纯度评估[J];钢铁研究学报;1996年06期 |
3 |
杨晖;DDC-Ⅲ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运用状态分析[J];铁道通信信号;2000年12期 |
4 |
王辉斌;吴长利;熊智;陈贞石;朱俊;;东江水电厂3~#机组减振改造后运行状态分析[J];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07年03期 |
5 |
王光远;在非平稳强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的分析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1964年01期 |
6 |
朱成武;动力锅炉状态分析[J];有色冶金节能;1994年03期 |
7 |
訾艳阳,何正嘉,张周锁;小波分形技术及其在非平稳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9期 |
8 |
曾杰;许宝杰;;非平稳信号分析在机电系统状态识别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6年03期 |
9 |
周宏,吴晓春,张杰,崔昆;一种含硫量不同的塑料模具钢中氧化物夹杂状态分析[J];冶金分析;1996年06期 |
10 |
张淑芳,袁安存;GPS 定位数据的在线识别与预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11 |
刘刚,张子达,邹广德,诸文农;车辆系统非平稳随机振动的瞬时功率谱[J];中国公路学报;1997年03期 |
12 |
王军,林家浩;多自由度Duffing系统受演变随机激励的非平稳响应[J];工程力学;1999年06期 |
13 |
林家浩,刘高,王秀伟;大跨悬索桥三维非平稳耦合抖振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4年02期 |
14 |
张洵安,汪宁;非平稳地震作用下巨型-子控制结构体系反应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1期 |
15 |
潘晓东;蔡袁强;徐长节;;非线性成层地基非平稳动力响应可靠度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11期 |
16 |
黄骞;党彬;姚殳;万维光;;滑动轴承轴瓦温度状态检测判断与分析[J];甘肃科技;2006年08期 |
17 |
刘军;;发射场地面机电设备检测诊断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06年S1期 |
18 |
樊剑;袁涌;曾志和;;基于谐小波变换的地震波非平稳随机模型建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9 |
高新;江波;熊开斌;;负荷管理系统在反窃电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
20 |
彭勇波;李杰;;相位演化零点时间与地震动模拟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