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美的跨国并购库卡的动因和绩效分析

张萌萌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催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作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电行业竞争激烈,接近饱和的市场状态已很难满足发展的需要,家电行业发展陷入增速缓慢的瓶颈期。借助“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支持,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美的集团,敏锐地抓住了消费升级是未来长期发展趋势这一点,希望通过并购快速获取国外先进技术资源并开辟新的利润增长渠道;被收购方是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国库卡系统有限公司,其拥有的品牌影响力是世界级的。美的集团跨国并购德国库卡这一交易活动规模较大,且并购双方行业地位较高,因此本文选择对这一案例进行研究。本文对所选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以全面研究案例所体现的问题。在我国强调“走出去”战略的政策背景和鼓励国内大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海外投资的经济背景下,美的集团并购德国库卡属于新兴经济体企业跨国并购发达国家企业,本文结合并购案例的这一特点,从多个视角对美的集团并购库卡的动因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从短期绩效评价和长期绩效评价两个层面设计绩效评价指标,评估的着重点放在并购为美的集团带来的市场反应和绩效变化上。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衡量美的集团的短期市场效应,具体操作为计算窗口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运用经济增加值指标法计算EVA报酬率、EVA增长率,从长期财务绩效方面剖析并购事件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同时根据企业特点选取指标分析并购后美的在非财务长期绩效方面的发展状况。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美的集团并购库卡的动机从获取战略资产、提高企业效率和拓宽海外市场三个视角来看可分为:弥补技术短板,推进美的“双智”战略;在机器人市场奠定优势地位;迎合电商发展趋势,促进集团物流业发展;扩大美的品牌国际效应。通过事件研究方法计算得出的超额累计收益大于零,说明并购在短时间内为股东带来财富。对美的经济增加值(EVA)的分析可知并购当年EVA显著增加,但随后两年EVA的报酬率持续下降,表明这次并购改善了美的的长期业绩,但改善效率比较低。在非财务方面,经过对专利数量、品牌排名等指标的分析,发现并购后美的品牌排名提高,市场价值上升,机器人产业营收规模和毛利率均优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智能物流得到改革。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启示,以期为希望通过并购实现转型升级的家电企业提出相应建议,带来有益启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吴金华;;跨国并购的动因及绩效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年09期
2 周佳;;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与跨国并购绩效[J];财会通讯;2017年36期
3 严贵清;林婕;;“一带一路”背景下光明乳业跨国并购问题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18期
4 孙超;杨建波;;银行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银行业跨国并购实践的分析[J];金融经济;2009年20期
5 孔德议;;知识转移与跨国并购绩效——基于文化和留任的调节效应[J];亚太经济;2017年02期
6 王方方;;发展中国家银行跨国并购的互动因素分析——对银行跨国并购理论的一个述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夏赟;简运倩;;基于距离视角的海尔跨国并购研究[J];现代商业;2022年21期
8 张艾莲;封军丽;刘柏;;文化和制度距离、跨国并购与“一带一路”投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06期
9 詹玲;;关于我国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评价的综述[J];商;2012年13期
10 刘璐;杨蕙馨;崔恺媛;;文化距离、母公司能力与跨国并购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样本的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11 滕铭明;;浅谈中国企业理性跨国并购[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24期
12 蔡政元;巴曙松;;基于国别估值视角下的跨国并购研究[J];上海金融;2018年10期
13 杨玉琳;;跨国并购绩效问题的研究[J];商;2014年21期
14 冉慧宇;;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动因及风险防范分析——以H企业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年02期
15 杨步韵;江婷婷;;影响跨国并购交易完成的因素探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年07期
16 陈展;;循证管理在跨国并购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年04期
17 申桂萍;张娟;;何种经验更能推动企业做出跨国并购决策?[J];投资研究;201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文佳;;政治风险、双边关系与跨国并购——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实证社会科学(第三卷)[C];2017年
2 肖江岭;;跨国并购发展战略的思考[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胡新欣;刘冀生;蔡来兴;薄启亮;张志勇;刘建功;;跨国并购与兼并重组[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4 韩世坤;韩爱琼;叶华;;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美国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的实证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楼朝明;;中美企业间跨国并购中的“经济安全”问题——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视角[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锴;纳超洪;;公司治理、国际化背景与跨国并购决策——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4第六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讨论论文摘要集[C];2014年
7 聂聪聪;;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反周期跨国并购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8 黄朝阳;刘明涛;刘楠;;跨国并购的动因和风险控制的几点思考[A];201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8年
9 郑祥云;唐纹;杨清敏;张汉毅;张诤;刘艳会;朱巍;胡明明;;境外投资公司跨国并购后的文化融合管理[A];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5年经典案例集(《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年第一期增刊)[C];2015年
10 关景欣;;谈加入WTO后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方略[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11 桑百川;;外资并购的困惑与风险防范[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12 禚丹丹;;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协同效应-以海尔并购三洋为例[A];第十二届(2017)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7年
13 林德木;;跨国并购中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研究[A];财税法论丛(第6卷)[C];2005年
14 刘艳;;跨国并购文化整合中的文化增值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5 李杰;;自由贸易与跨国并购的互动关系看自贸区的金融改革[A];第五届中国服务贸易年会——直击自贸区报告集[C];2015年
16 杨广志;;跨国并购动因理论研究综述[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7 潘勇辉;李玉勤;;种业跨国并购与我国种业应对策略的均衡分析?[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8 马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与财税法律问题分析——以美的集团为例[A];第十二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汇编集[C];2019年
19 骆正清;禚丹丹;;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跨国并购的短期绩效研究——以制造业民营上市企业为例[A];第十三届(201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8年
20 李增泉;余谦;王晓坤;;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研究——基于掏空与支持理论的解释及经验证据[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苏舟;银行跨国并购效率及其决定因素研究:欧盟经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明霞;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战略、国内市场的多元化行为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卢浩;新兴经济体服务业逆向跨国并购对企业市值和杠杆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黄中文;跨国并购的宏微观经济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5 顾卫平;管理跨国并购——基于契约和资源整合的模式[D];复旦大学;2004年
6 马金城;跨国并购的效率改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4年
7 夏赟;企业双元能力、并购战略与跨国并购绩效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8 罗志松;基于东道国视角的外资并购风险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习农;开放经济中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王果;银行跨国并购:动因、绩效与政策协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11 王秀婷;国家风险、文化差异及跨国并购财务政策选择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12 金川;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20年
13 胡宏雁;知识产权跨国并购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20年
14 谷留锋;债务融资偏好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方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15 王宏利;企业并购绩效与目标公司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6 刘紫薇;要素国际流动对中国跨国并购企业生产率的影响[D];吉林大学;2021年
17 吴术;中国资源类企业海外并购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8 楼朝明;中美企业间跨国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19 刘舜佳;基于后向关联分析的跨国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0 汤海涵;澳大利亚并购投资相关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萌萌;美的跨国并购库卡的动因和绩效分析[D];南京审计大学;2020年
2 吴园园;跨国并购前后绩效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3 王洁;中国企业的并购经验对跨国并购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4 胡钧柠;中国上市公司结构性整合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D];河北经贸大学;2022年
5 陶德乾;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D];辽宁大学;2021年
6 徐瑞瑶;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7 李晓帆;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8 张倩;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绩效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21年
9 肖博;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绩效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年
10 陈雅妮;中国企业连续跨国并购的能力提升与业绩评价[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1 李银;中国上市公司对外跨国并购对经营绩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12 冯艺艺;均胜电子连续跨国并购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20年
13 周恩洋;中国石化跨国并购绩效评价[D];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
14 田晓宇;技术创新投入、人口统计特征与跨国并购绩效[D];中国矿业大学;2021年
15 张一新;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影响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
16 曾艳;跨国并购经验对中国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
17 翟亮亮;中国上市公司决策者背景特征对跨国并购绩效影响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6年
18 庄真懿;全球价值链、国际化进程与跨国并购绩效[D];新疆大学;2021年
19 刘垚;创业导向与跨国并购绩效间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20 谢雪琦;东道国制度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安卓;伦交所股东开始“提价” 港交所跨国并购能否峰回路转[N];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董伟;跨国并购:中国企业该选择怎样的路径[N];中国青年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戴春晨 实习生 黄妙哲;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跨国并购不是主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
4 本报记者 贾婧;艾派克“蛇吞象”:跨国并购打印梦想[N];科技日报;2016年
5 本报记者 何芬兰;弄潮跨国并购大时代大有大道理[N];国际商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章卉;浙商的未来在星辰大海[N];浙江日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赵展慧;跨国并购不是“买买买”[N];人民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姚煜娟;晋江民企跨国并购释放何种信号?[N];福建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唐福勇;跨境交易回归理性[N];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吴力;推进跨国并购 融入全球经济[N];国际商报;2015年
11 见习记者 吴琳;着力提升跨国并购能力[N];中国航天报;2012年
12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张菲;中国式跨国并购喜中带忧[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13 记者 吴昊 冯欣楠 丁雯;跨国并购不要破坏品牌DNA[N];长江日报;2013年
14 记者 王宙洁;中企跨国并购需弥合文化差异[N];上海证券报;2013年
15 本报记者 储兴华;跨国并购露端倪[N];中国证券报;2001年
16 本报记者 朱耘 屈丽丽;跨国并购,中国企业需点燃别人的热情[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7 本报记者 谢林轩;跨国并购的核心挑战是人才[N];中国航空报;2011年
18 记者 施晓义 通讯员 方一瑾 孙云东;跨国并购,别光看到便宜[N];浙江日报;2011年
19 本报记者 海霞;跨国并购是实力与规则的角逐[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20 本报记者 李棠棣;跨国并购:不良资产受青睐[N];中国财经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