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
【摘要】:微网是一个集中了发电装置、储能装置、控制设备和用户负荷的发配电网络,也是具备智能化基础和一定独立运行能力的低压有源供电网络。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微网是分布式发电技术向配电网络渗透的最新阶段,也是建立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更是解决现代电力系统在保证供电与保护环境之间所面临尖锐矛盾的关键环节。所以如何更好地发挥微网接纳新能源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确保微网在引入电力系统后不出现严重的电能质量危害,不仅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是微网技术能够实际得到推广应用的基本前提。本文围绕谐波谐振和电压暂降这两个微网电能质量的关键问题,从传统电力系统中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出发结合微网接入带来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对微网谐波谐振和电压暂降的危害形式和产生机理作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评估控制微网谐波谐振和电压暂降的新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提出了用于评估微网及其所在配电网串联和并联谐波谐振的模式评估法。所提方法可以准确把握包括逆变器参与谐振在内的微网谐波谐振的发生频率、谐振激发程度,以及激发谐振的位置。相比传统谐波谐振评估方法,新方法不仅可以同时评估串联和并联两种谐振,而且还能评估逆变器在谐波谐振中的特殊作用。因此新方法用于微网谐波谐振评估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指出微网中串、并联两种电压补偿方法间存在功率线性耦合关系,并据此提出微网电压暂降联合补偿法。新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微网分布式电源多、并联电压补偿能力强的特点,协调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对微网中出现的电压暂降进行补偿,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串联补偿器有功输出容量对微网电压暂降补偿能力的约束。相比同类方法,新方法的另一大优点是不需要在补偿设备的直流母线间建立电气联系,避免了可能给设备安装位置带来的约束,显著扩展了参与电压暂降补偿的设备种类和数量。
揭示了微网并联电压补偿方式输出功率过高的机理,指出过小的联络线阻抗是根本原因。提出了基于限流器的并联电压暂降补偿方法。相比传统方法,新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并联电压补偿器能够以合理的输出功率独立承担电压暂降补偿任务。新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限流器只负责约束电流维持电压无需对外输出功率。新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微网中分布式电源的电压暂降补偿能力。
|
|
|
|
1 |
孔宪国;;微网的潮流控制策略浅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
2 |
梁惠施;范明天;张祖平;;微网中复合储能的互补配置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3 |
严玉廷;苏适;;云电科技园智能微网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4 |
张昱;廖威;马早康;;微网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5 |
张章;宋海峰;;微网中的储能技术研究[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6 |
严玉廷;苏适;;云电科技园智能微网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
7 |
陆健;牟龙华;;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微网的复合式综合保护初探[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8 |
曹立志;王小君;和敬涵;梁启权;薄志谦;Tony Yip;;基于DSP的电压暂降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9 |
杨智;;新型环保吸声材料——微网复合吸声板[A];绝热隔音材料轻质建筑板材新产品新技术论文集[C];2003年 |
10 |
徐攀峰;周勇;;检测电压暂降特征量的有效值算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工业强市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