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双源供暖(空调)系统的研究

李勇平  
【摘要】: 本文从解决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污染的问题入手,探讨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双源供暖(空调)系统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并且比较了各种供暖(空调)系统的优劣,找出了内燃机双源供暖(空调)系统的应用潜力。 现行的供暖(空调)系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热电联产系统热电相互牵连,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不容易很好地满足尖峰负荷,锅炉供暖系统供热中天然气燃料构成的成本过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献1提出了双源可逆型供暖(空调)系统。这一系统的实质是“联产单供”。也就是是说,这一能量系统的输入是化学燃料,目标产品是热量和冷量,是“单供”的;另一方面生产过程是热电联产的,电作为中间产物供给冷热水机组消耗掉,通过冷热水机组生产出热量和冷量。 双源供暖(空调)系统的热机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本文分析了内燃机作为热机的双源供暖(空调)系统。内燃机作为热机有发电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少、安装方便、自动化水平高等优势。本文首先研究了整个系统的可行性、供暖成本,然后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比较了各种因素对内燃机双源供暖系统、内燃机热电联产系统、热泵供暖系统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印发[J];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2007年06期
2 贺永锋;;有关燃气轮机热电联产问题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2期
3 吴祖光;;热电联产的经济效益剖析[J];华北电力技术;1984年09期
4 李建华;;热电联产的经济性[J];华北电力技术;1992年11期
5 王慧颖,黎九安,康凤雷;关于热电联产优惠政策的探讨[J];煤气与热力;1999年05期
6 郭廷杰;加速发展热电联产[J];北京节能;2000年03期
7 朱成章;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产和小型冷热电联产[J];节能与环保;2001年01期
8 陈尊理;热电联产最大的敌人是自己[J];节能技术;2002年06期
9 刘道平;美国最大的生物能热电联产电厂[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2年02期
10 钟史明;章礼道;于希曾;何熙光;;N200—12.75/535/535型三缸三排汽汽轮机组供热改造成热电两用机[J];区域供热;2006年02期
11 康艳兵;张建国;张扬;;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能源;2008年10期
12 ;空港首个热电联产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1年01期
13 安丽娜;赵肃铭;;供热锅炉房改为热电联产是缓解冬季供电紧张的有效措施[J];节能;1990年12期
14 黄逊青;;热电联产+制冷=电力+冰[J];能源研究与利用;1992年04期
15 王秀彬;热电联产是发展方向[J];应用能源技术;1996年04期
16 张建平 ,徐明才;黑龙江省集中供热方式和热电联产初探[J];应用能源技术;2003年03期
17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2007年团体会员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J];热电技术;2007年02期
18 李志翎;赵文科;臧欣;余曾;;以科学发展观探讨热电联产机组的发展方向[J];热电技术;2009年02期
19 冯霄;蔡颐年;钱立伦;;我国纺织工业热电联产潜力预测[J];中国能源;1991年02期
20 PSUtgikar,SPDubey,PJPrasadaRao,刘云,陈世杰;对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热力经济学分析的一种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铭;;加入WTO后热电联产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王振铭;;热电联产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0年
3 许光;;发电机组方案与选型[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和平;;建设小康社会对热电联产及其它清洁电力发展的需求[A];全国机械工业动力科技信息网2004年年会暨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热力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钟文琪;顾利锋;贾相如;钟史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是江苏利用天然气的合理途径[A];江苏省天然气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2年
6 傅悦民;;实行集中供热 推广热电联产[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钟史明;;学习贯彻《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的几点体会[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姜正明;;化工企业中的热电联产[A];2004'中国西安锅炉节能环保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正祥;胡哺松;胡少文;;125MW高压热电联产汽轮发电机组成功运行[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C];2002年
10 钱震栋;陈绪华;;热电联产项目中若干关系的处理[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大为;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多目标热力学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武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热电联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周少祥;热电联产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技术的理论与实践[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4 林振娴;热电联产系统冷源领域节能及耦合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徐二树;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6 李辉;燃气内燃机热电冷联产系统的应用实践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7 赵中友;整体煤气化煤气、热、电多联产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杨建坤;北方小城镇供热模式分析与热网优化控制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静铁岩;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玉甫;城市供热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彦海;伊春热电联产项目方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勇平;双源供暖(空调)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北京)大学;2002年
3 程飞;热电联产项目经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4 曹叶青;热电联产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董万银;热电联产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6 任建;燃机热电联产系统性能指标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7 高恩厚;热电联产机组供热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8 何丽;热电联产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9 孙立香;双源供暖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10 张达平;四川沱牌曲酒股份有限公司热电联产节能技改项目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馨砉;世界热电联产发展趋势[N];中国电力报;2006年
2 徐学;金川集团公司热电联产项目2号炉钢架开始吊装[N];金昌日报;2006年
3 记者 余子荣;热电联产安装工程全面启动[N];黄石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韩杨;华能新加坡开建热电联产项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记者 童淮玉 唐筱葳 通讯员 朱媛;正是长风破浪时[N];淮安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傅豪;珠海港拟投热电联产项目[N];中国证券报;2011年
7 记者 陈晓军;西固热电将新增6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N];甘肃日报;2006年
8 记者 刘向华 程光;6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落户松原[N];吉林日报;2006年
9 余子荣;热电联产工程通过国家环评审查[N];黄石日报;2008年
10 余子荣;热电联产服务专班高速运转[N];黄石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