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IEC61131-3标准的分布式智能系统策略组态软件包开发研究

梁庚  
【摘要】:随着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场总线技术的蓬勃兴起以及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内外的控制系统生成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分布式控制新产品。每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的诞生通常总是伴随着一种上位策略组态软件的设计实现。系统控制策略组态软件是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的上位软件部分,在整个系统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IEC61131-3 标准不但完全适用于 PLC 系统,而且在相当多的方面可以应用到 DCS 和 FCS 系统中,对整个工业体系软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为分布式智能系统策略组态软件的开发在标准化方面指明了方向。目前国内外在分布式控制系统策略组态软件在标准化及设计开发的多个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缺陷。另一方面,WorldFIP 现场总线技术有着本质的优越性,在世界工控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同时国内外业界在 WorldFIP 现场总线技术应用领域的多个方面还存在着空白,开发基于 WorldFIP 技术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开发基于 IEC 标准和 WorldFIP 技术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策略组态软件,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分布式控制策略,在国内走出一条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的同时为今后国内同行业的组态软件的开发提供切实的指导、为今后进一步的完全适合于国人的组态软件开发指明方向,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讲,都有着非常现实和积极的意义。 本文以面向基于 WorldFIP 技术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策略组态软件包的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为基础,在对国内外分布式控制系统策略组态软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和阐述了所开发的两种系统的功能、组成、结构及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开发的详细内容,详尽、系统地阐述和论证了在本系统中对问题的解决和方案的改进的具体的思路、原理和设计、实现的方法,重点介绍了系统中的特色和创新所在。本文主要内容为: (1)首先在几个方面回顾了几种分布式智能系统及其策略组态软件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系统地剖析了分布式智能系统及其策略组态软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在对理论和现实的背景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后指出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分布式智能系统及其组态软件的重大意义。在对当前国内外分布控制系统策略组态软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 WorldFIP技术及基于 WorldFIP 技术的分布式智能系统的应用与研发现状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证了课题的重要意义。 (2)阐述和介绍了有关 IEC31131-3 标准的内容。 (3)在国内首次设计实现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编译后中间码技术、功能较为完善的兼容 IEC61131-3 标准的 WorldFIP 现场总线智能系统策略组态软件FIPCONF;概要性地介绍了 FIPCONF 的功能、服务以及系统面向用户的编程语言选择的依据;系统详细地阐述了 FIPCONF 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设计开发的思路、方案及实现;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在对现有组态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 摘 要 I I 分析的基础上,对 FIPCONF 系统的创新之处从概念、功能和意义上进行了全面而 详细的阐述和论证。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基于编译后中间码技术的面向下位设备的指 令码可移植性方案的概念,提出了面向分布式智能系统的“用户组态的硬件设备无 关性”概念,并以此种概念为指导设计实现了该种方案;在 FCS 策略组态软件中提 出了针对组态工程的两种工作模式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设计实现;提出了一种“FCS 策略逻辑组态与物理组态相分离”的概念并给出了其具体的设计实现方案;提出了 “在 FCS 组态软件中加入网络通信仿真功能”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设计实现;结合 组态软件所针对的下位系统数据通信方案的设计实现,引出了 WorldFIP 现场总线通 信参考模型用户层的概念,以 WorldFIP 现场总线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为目标, 对用户层数据格式规范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4)设计实现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编译后中间码技术、用户界面 友好的兼容 IEC61131-3 标准的 PLCS 控制系统组态软件,实现了 IEC 全部 5 种标 准化编程语言;详尽、系统地介绍了 LCC2000 的功能和服务,阐述了系统组成和 结构。系统阐述和论证了对 IEC61131-3 标准规定的 5 种编程语言的编辑器与编 译器的设计开发完整过程;在各部分中详细、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了其他组态软件 中的各种现存问题,阐述和论证并设计实现了解决方案、并分别从概念、实用性、 易用性等角度指出了针对各种目标的实施方案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提出并设计实 现了一种基于块和连接元素流程控制图概念模型的梯形图解析模型;提出并设计实 现了一种面向工业用编译软件开发者的ST编译中间式——OO式并设计实现了应用 OO 式进行表达式编译的方案和流程。 (5)最后一部分对本文作一概括性的总结,从概念、体系、方法、模型等方 面指明了本文的成果与贡献;指出了所开发的系统在今后所应作的进一步改进和优 化的方向;指出了分布式智能系统策略组态软件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值得考虑的几个 重要的发展方向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该组态软件包运行于 Windows 操作系统,功能较为完善,人机界面高度友好, 在批判性地借鉴国内外同行新技术的同时集中了众多组态软件的优点,解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小虎,丁立功,王孝全,李进春,马远征;模糊控制在再热汽温控制中的应用[J];电力学报;2000年02期
2 杨丰,王宏伟,郑挚;PLC在反渗透工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99年02期
3 李宗禄;刘峰;;实时监测系统实现web发布的一种安全组态方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7期
4 臧家升;高迪驹;;多电机传动试验平台上位监控软件的实时通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年03期
5 唐义军;朱永超;徐治皋;;用户组态式火电厂SIS应用支撑技术研究[J];中国电力;2005年10期
6 朱建军;;Symphony系统组态方式的改进[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7年10期
7 张晓丽,马俊,刘轶斐;炼钢厂实时数据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1期
8 李宗禄;刘峰;;组态方式实现实时数据的WEB发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4期
9 李宗禄;刘峰;;实时监测系统实现Web发布的一种安全组态方法[J];中国计量;2009年01期
10 刘宝坤,向婉成,艾红;多功能控制器的组态语言及其设计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1991年01期
11 ;中国组态监控软件市场分析[J];兵工自动化;2006年12期
12 欧阳三泰,欧阳希,欧阳琳;基于组态方式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在线配置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4年06期
13 ;HZ-1016型通用小型集散控制系统[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93年04期
14 张念一;刘小斌;;STD-1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在小氮肥厂的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89年02期
15 徐蕊红,卢志德;STB-1200型单回路可编程调节器的功能特点[J];现代科学仪器;1994年04期
16 李书臣;庄富山;金太东;;FCBS应用软件的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91年02期
17 凌澄;工业控制计算机、组件及软件选型资料[J];电子仪器仪表用户;1995年02期
18 余强,彭原;STC可编程数据采集器的研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1995年02期
19 刘文贵;;泓格I-7000系列模块在水利工程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年11期
20 陆凌雷;;试论国外分散型综合过程控制系统的五大特点——兼谈我国过程控制系统开发的几点意见[J];自动化仪表;198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丽;马俊;刘轶斐;;炼钢厂实时数据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卫宏;;多层次网络结构在精炼系统的应用[A];山东金属学会2005炼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宋琼;黎启胜;;100gt离心机测控系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4 房丁;;C脚本模块在WinCC V6组态中的应用[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俊平;吴彬;郭成军;吴刚;;基于西门子S7-300的片碱生产控制系统[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测控技术与节能环保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常欣;樊磊;孙超;薄巍;;宣钢2500m~3高炉实现对AC800F系统画面实时监控[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钟秀菊;刘春荣;;网络技术在济钢120t转炉烟气除尘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文集[C];2007年
8 辛振耀;;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在仿真机上的实现[A];2000年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王金东;田伟华;;顺序功能块(SFC)组态在硫酸点火中的应用[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卫伟;陈光远;薛麒麟;;火电厂性能分析软件系统XPAS-400[A];2004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娜;基于组态软件的交通控制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年
2 周学文;分布式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高斌斌;基于ZigBee的井下无线瓦斯监控系统的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于治国;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1年
5 朱虹云;VM600汽轮机安全监视保护系统的应用与改进[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刘美红;天石电厂集中供热监控系统[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谭晓鹏;工业控制中嵌入式组态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苏春莉;火电厂锅炉吹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蒲晓斌;热工自动化系统设计、实现及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董学文;基于组态的雷管生产线监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