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分级控制电气距离法的研究
【摘要】:电压分级控制是协调电力系统无功电压控制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区域划分又是电压分级控制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针对现有的分区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定义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电气距离法,其中,电气距离的定义和聚类分析是该方法的重点。其次,推导出了模糊聚类电气距离法,定义了相应的电气距离,并通过IEEE39节点系统和IEEE118节点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再次,就实现电气距离法时遇到的孤立节点成区域、PV节点的合并和合并子区域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原则,完善了电压分级控制区域划分的电气距离法的软件功能。最后,初步设计了湖南电网的电压分级控制系统,并应用模糊聚类电气距离法对湖南电网四种典型运行方式进行了分区,再次验证了模糊聚类电气距离法的可行性,此外,从加强各控制区域独立性的角度出发,对各控制区域的无功电源配置点的选择顺序提出了建议。
|
|
|
|
1 |
李必祥;;确定城市性质的数学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1987年02期 |
2 |
张乾飞,徐洪钟,吴中如,王玉国,高明军;基于模糊聚类的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在渗流分析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2002年02期 |
3 |
韩西安,赵东杰,杨海涛,邱铭铭;基于模糊聚类的乳房癌诊断[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4 |
李志刚,李玲玲,金少华,高朝晖;继电器产品模糊聚类与模型识别方法[J];低压电器;2003年05期 |
5 |
蒋红妍;路段变长划分的模糊聚类方法[J];公路;2005年02期 |
6 |
平庆杰;;基于模糊聚类的RBF神经网络算法[J];工业计量;2006年06期 |
7 |
张利强;陈伟炯;张伟;王秋华;;浅谈船舶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分级[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9期 |
8 |
张琰;李忠海;蒋丽英;;基于改进主元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9 |
王小群;张兴容;;模糊聚类层次分析法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0 |
王和春;宫迅凯;;用模糊聚类Fuzzy C-Means算法实现图像分割[J];光学精密工程;1991年04期 |
11 |
王宏伟,王清,王子才,金京皓;基于模糊聚类多变量系统的模糊辨识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12 |
赵纪元,何正嘉,孟庆丰,卢秉恒;小波包模糊聚类网络研究及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3 |
李煜;工业色彩设计中的模糊聚类分析[J];工程图学学报;1998年01期 |
14 |
张颖,邵惠鹤;模糊聚类学习算法在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系统动态建模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15 |
朱建新,陈婕,何文华,吴锋,陈红岩;基于模糊聚类分析识别内燃机缸内燃烧异常的故障[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9年04期 |
16 |
王志良,邱林,梁川,付强;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水资源分区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17 |
李俭,孙才新,陈伟根,周湶,杜林;灰色聚类与模糊聚类集成诊断变压器内部故障的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
18 |
樊哲超;陈建生;董海洲;赵霞;;模糊聚类方法研究堤坝渗漏[J];岩土力学;2006年07期 |
19 |
樊桂印;周永生;;基于模糊聚类-BP神经网络模型的战场目标识别[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S1期 |
20 |
张鹏;张在明;杨宇友;胡鹏飞;;模糊聚类在地层分析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9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