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电源优化规划理论研究及应用

刘殿海  
【摘要】: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200多年来,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在承受着由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当前和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力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生产的大户,电源合理规划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我国当前的能源形势和电源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围绕着“以可持续发展能源结构为指导的传统大电网大机组供电为主、分布式电源供电为补充的电源优化规划”,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结构研究。建立能源结构变化的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和能源结构与污染物排放的关系模型,用模型预测未来的能源结构和污染物排放,计算能源结构调整的幅度;考虑能源利用过程中的资源损耗价值和环境成本,建立边际供能成本模型;计算我国多种供能方式的边际供能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观的各类能源的竞争力及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方向。 大电网大机组电源结构优化研究。计算现行污染物收费制度下,各种机组包括环境成本在内的实际供电成本;在包括环境成本的实际供电成本基础上,建立电源结构优化模型,确定电网中各类机组的合理容量。 火电机组优化选址研究。在对火电机组选址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火电厂选址对电网安全、当地环境的影响及选址地区对火电厂的接受程度,形成了包括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和社会性指标的完整的优化指标体系。充分运用GIS技术的可视化功能,将整个选址区域划分为若干连续单元,依照火电厂选址的可行性指标确定可行单元,计算各单元优化指标数据;通过建立火电厂选址的模糊优化模型,对各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大区域内火电厂的连续优化选址。 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配置研究。分析了分布式能量系统供能的特点,根据不同需要,对独立运行的分布式能量系统进行经济性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以满足多种用能需求;依据供能成本和成本-效益分析,建立了分布式发电并网的经济性判断模型和备用容量优化模型,对与大电网联接的分布式电源进行了优化配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鹤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机遇和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思考[J];电力电子;2004年06期
2 施应玲;平仙;盛朕业;;关于开发太阳能资源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5年S3期
3 刘静茹;周少祥;;基于供电煤耗预测的节能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9年04期
4 ;业界新闻[J];电气时代;2002年09期
5 李玉杰;;如何走出电力供需现状的困境[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6年01期
6 江礼政;;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庆市不同发电技术竞争力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吕中法;;优化电源结构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J];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8 ;声音[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年07期
9 吴功高;叶中雄;姚明;潘丽珠;;安徽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的分析研究[J];华东电力;2011年06期
10 林峰;于文涛;;我国与其他国家电源状况的对比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7期
11 ;水电和新能源成建设主线节能电力设备制造受青睐[J];农村电气化;2007年04期
12 陆亚轻;涂兴怀;张彦南;;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J];能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13 陈亿忠;小水电供电区电源结构的调整[J];小水电;1998年02期
14 张东;;华中电力系统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分析[J];水力发电;2010年07期
15 ;我国今年投产发电装机规模将达7500万kW[J];广西电力建设科技信息;2006年02期
16 武英;李振国;;基于SM2001的正弦波逆变调压电源研制[J];电源技术应用;2010年05期
17 邴凤山;为下世纪前10年水电比重30%提供科技支撑[J];中国电力;1996年11期
18 刘国跃;徐鸿;孙保民;康志忠;阎伟明;袁敏;;洁净煤技术与中国的电力发展[J];上海电力;2005年05期
19 ;我国今年投产发电装机规模将达7500万kW[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6年05期
20 李复明;张王西;;陕西电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必要性探讨[J];陕西电力;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信茂;;关于“十二五”调整电源结构的探讨[A];中国水电100年(1910-2010)[C];2010年
2 何璟;;加快水电及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电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A];中国水电100年(1910-2010)[C];2010年
3 韩吉田;于泽庭;;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总能系统[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4 刘晓亭;;优化电网电源结构加 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韩吉田;于泽庭;;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总能系统[A];2007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韩吉田;于泽庭;;基于燃料电池的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总能系统[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韩吉田;于泽庭;;基于燃料电池的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总能系统[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8 白兰;张文宝;于淑梅;;小型热电联供技术浅析[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潘家铮;;水电与中国[A];中国水电100年(1910-2010)[C];2010年
10 张春生;计金华;;新形势下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前景[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殿海;电源优化规划理论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2 施应玲;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中国电源结构多目标决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3 陈广娟;中国发电产业节能降耗的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4 于大洋;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协调策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周鲁霞;从垄断到竞争:发电厂商经营策略选择[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康旭东;我国清洁发展机制实施潜力与波及效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汉利;中国电力结构及其市场风险度量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王永杰;中国电力与电煤市场协同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陈晓燕;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费智;中国区域电力市场发电企业竞价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问歆朴;火电厂建设选址的综合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2 林峰;中国电源结构优化的规制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世平;BNDES系统的构筑及其生命周期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4 杨茜;我国电力系统碳排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李霞;基于双源分布式能量系统的天然气高效和清洁利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6 张明明;我国电力供求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陶德安;基于燃料电池—微燃机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热力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8 曲晓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火电厂选址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9 解蕾蕾;基于免疫算法的电力系统区域电源优化[D];中南大学;2008年
10 王旭;江苏省2020年电源发展规划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明;赵希正:优化电源结构 实现产业升级[N];中国工业报;2005年
2 德邦证券 于海峰;灾后重建带来的板块机会[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特约记者 何卫东;突出特色 做好文章[N];现代物流报;2010年
4 记者 程晖;我国仍将维持煤电为主的电源格局[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兼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 白建华;增强区域电网互联应对风电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0年
6 戴劲松 许可;湖北省首台百万千瓦火电机组启建[N];中国建设报;2010年
7 全红梅;风电并网的吉林样本[N];国家电网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赫然;优化电源结构 保障电网稳定[N];中国电力报;2011年
9 陆宇;优化电源结构不能只讲装机比例[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林喆;改善电源结构推动“绿色发电”[N];中国证券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