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摘要】:在以往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中发现,薄煤层受上覆厚煤层的屏蔽作用,振幅变弱,振幅和相位在横向上变化剧烈,这些特征给薄煤层构造解释带来严重的多解性。针对该问题,以淮南张集煤矿为例,通过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模拟、高密度地震勘探研究,取得精度较高的地质成果,研究表明:基岩界面与地表形成的多次波与11-2煤反射波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到达检波器,引起11-2煤层的反射波振幅变化较大。上覆13-1煤层的屏蔽作用,引起11-2煤的反射波能量较弱。这两种影响因素引起11-2煤层的振幅弱,振幅和相位在横向上不稳定。采用了高密度地震勘探方法进行采区地质构造的精细探查,根据张集煤矿对勘探区东北角的地质构造验证,薄煤层11-2煤落差在3米以上的断层与开采结果吻合,可靠性高,表明高密度地震勘探进一步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度,具有示范意义。
|
|
|
|
1 |
钱荣钧;;P-SV转换波勘探和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年06期 |
2 |
姚逢昌;刘雯林;梁青;韩文杰;;横向预测技术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年01期 |
3 |
王庆海,崔占荣;试论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J];物探与化探;1993年05期 |
4 |
崔若飞,朱华荣,耿力,方钢,朱芳香,戚敬华,程建远;地震多元参数综合解释煤层结构[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3年03期 |
5 |
梁光河,蔡新平;地震勘探在山东蓬家夼金矿深部预测中的应用[J];矿产与地质;2001年06期 |
6 |
凌云;塔里木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技术[J];中国石油勘探;2003年01期 |
7 |
叶友龙;;卫星遥感影像图在野外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装备;2005年04期 |
8 |
王伟;曹志勇;杨德义;李宇;;黄土塬区特殊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S2期 |
9 |
;石油工业部在成都召开横波地震勘探方法技术讨论会[J];天然气工业;1982年03期 |
10 |
黄光远,傅国华,邱忠坊;地震勘探问题的一种新模型及其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1986年05期 |
11 |
黄光远,许闻天,傅国华,邱忠妨,杨宝哲;地震勘探的一维反射波成像[J];应用科学学报;1986年02期 |
12 |
金咸熙;;在频率域利用边界元法求解地震勘探中的正反演问题[J];工程力学;1987年04期 |
13 |
欧庆贤;论高分辨力地震勘探——要迅速普及发展高分辨力地震[J];石油物探;1991年01期 |
14 |
陈遵德,傅旦丹;用奇异值分解法估算多道地震记录信噪比[J];石油天然气学报;1993年03期 |
15 |
;新书简介[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3年02期 |
16 |
;石油知识及术语[J];石油仪器;1993年04期 |
17 |
彭绪洲,陈新球;浅层反射地震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1996年05期 |
18 |
倪新辉,刘天放;地震勘探技术预测奥灰岩溶裂隙发育带[J];中国煤田地质;1997年04期 |
19 |
于建泓;东滩煤矿铁路东采区构造地震勘探[J];中国煤田地质;1997年S1期 |
20 |
夏勇;;ARAM24—VSR在高分辨率可控震源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装备;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