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薄煤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胡朝元  
【摘要】:在以往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中发现,薄煤层受上覆厚煤层的屏蔽作用,振幅变弱,振幅和相位在横向上变化剧烈,这些特征给薄煤层构造解释带来严重的多解性。针对该问题,以淮南张集煤矿为例,通过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模拟、高密度地震勘探研究,取得精度较高的地质成果,研究表明:基岩界面与地表形成的多次波与11-2煤反射波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到达检波器,引起11-2煤层的反射波振幅变化较大。上覆13-1煤层的屏蔽作用,引起11-2煤的反射波能量较弱。这两种影响因素引起11-2煤层的振幅弱,振幅和相位在横向上不稳定。采用了高密度地震勘探方法进行采区地质构造的精细探查,根据张集煤矿对勘探区东北角的地质构造验证,薄煤层11-2煤落差在3米以上的断层与开采结果吻合,可靠性高,表明高密度地震勘探进一步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度,具有示范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钱荣钧;;P-SV转换波勘探和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年06期
2 姚逢昌;刘雯林;梁青;韩文杰;;横向预测技术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年01期
3 王庆海,崔占荣;试论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J];物探与化探;1993年05期
4 崔若飞,朱华荣,耿力,方钢,朱芳香,戚敬华,程建远;地震多元参数综合解释煤层结构[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3年03期
5 梁光河,蔡新平;地震勘探在山东蓬家夼金矿深部预测中的应用[J];矿产与地质;2001年06期
6 凌云;塔里木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技术[J];中国石油勘探;2003年01期
7 叶友龙;;卫星遥感影像图在野外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装备;2005年04期
8 王伟;曹志勇;杨德义;李宇;;黄土塬区特殊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S2期
9 ;石油工业部在成都召开横波地震勘探方法技术讨论会[J];天然气工业;1982年03期
10 黄光远,傅国华,邱忠坊;地震勘探问题的一种新模型及其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1986年05期
11 黄光远,许闻天,傅国华,邱忠妨,杨宝哲;地震勘探的一维反射波成像[J];应用科学学报;1986年02期
12 金咸熙;;在频率域利用边界元法求解地震勘探中的正反演问题[J];工程力学;1987年04期
13 欧庆贤;论高分辨力地震勘探——要迅速普及发展高分辨力地震[J];石油物探;1991年01期
14 陈遵德,傅旦丹;用奇异值分解法估算多道地震记录信噪比[J];石油天然气学报;1993年03期
15 ;新书简介[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3年02期
16 ;石油知识及术语[J];石油仪器;1993年04期
17 彭绪洲,陈新球;浅层反射地震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1996年05期
18 倪新辉,刘天放;地震勘探技术预测奥灰岩溶裂隙发育带[J];中国煤田地质;1997年04期
19 于建泓;东滩煤矿铁路东采区构造地震勘探[J];中国煤田地质;1997年S1期
20 夏勇;;ARAM24—VSR在高分辨率可控震源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装备;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荣;孟宪德;;反射点离散性对山区地震勘探的影响[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2 王丹;;陆上水域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马骋;江耕;熊剑平;贾惠波;;大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发[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王庆海;华东一;戴呈祥;;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探讨[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5 刘银斌;吴如山;李幼铭;;井间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和散射[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胡天跃;;一种有效消除多次反射波的方法[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培茂;刘财;;地震勘探中联合数据压缩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继宏;姜义亭;黄文新;;地震勘探及声波测井物理模型实验系统[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姚陈;陈祥国;;地震勘探发展与三维矢量波场[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吴钦宝;王真;许崇宝;;地震资料现场处理技术的应用[A];煤矿物探学术论文集(2007)[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雅男;非线性二维时频峰值滤波算法在地震勘探随机噪声压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2 周陆扬;辽河油田水陆过渡带高精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张正峰;基于高精度定位的地震勘探采集处理一体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王俊秋;可控震源金属矿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试验[D];吉林大学;2013年
5 胡朝元;薄煤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吴宁;基于Trace变换理论的地震勘探资料面波及随机噪声消减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马仁安;基于微机的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刘彦萍;时空二维时频峰值滤波方法压制地震勘探随机噪声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岳延波;渤海湾盆地月海合作区块地震高分辨率处理与解释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姜修道;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综合解释[D];长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国磊;煤矿盗采监测系统的示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段卫星;山地地区地震勘探采集与处理技术[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李瑞强;煤矿采空区的地震波场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晓辉;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震勘探及油井管理中的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5 潘树林;地震资料采集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6 王玉英;地震勘探信号降噪处理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7 王福宝;胜利物探地震勘探施工技术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金念;夯击震源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吴树奎;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杨怀春;滩浅海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雅男 郭泽清;丹山—石湍地震勘探项目野外采集工作正式开始[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马琳;河南油田周口地区重上地震勘探[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张芳;江汉油田今冬明春地震勘探启动[N];中国石化报;2004年
4 王斌成 韩铁;安徽局物测队物探主业实现首季开门红[N];中煤地质报;2005年
5 孙克;江苏油田年度地震勘探拉开序幕[N];中国石化报;2006年
6 孙克 刘彤举;江苏海安凹陷地震勘探进展顺利[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李金水;地震勘探决战天山南[N];中国石化报;2007年
8 赵日月;吉林局物探公司城市地震勘探又获新突破[N];中煤地质报;2007年
9 曹莉敏;国产地震勘探软件推广应用取得进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10 叶东蕾;我国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实现专利崛起[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