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淑凤,舒歌平,陈绍毅;依兰煤液化过程中天然矿物催化剂影响的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0年02期 |
2 |
杨若明,张经华,陈超;北京地区燃煤中硫、灰分的测定和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3 |
杨楠松;;浅谈脱硫液加入配合煤产生的影响[J];河南化工;2010年08期 |
4 |
侯孝强
,金奎励
,毛鹤龄;煤成烃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
5 |
袁庆春,张秋民,胡浩权,郭树才;乐平煤超临界萃取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1990年04期 |
6 |
庄新国,曾荣树,徐文东;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矿9号煤层中的微量元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7 |
刘建忠,吴晓蓉,姚强,曹欣玉,岑可法;煤在链条炉内燃烧过程中氟排放规律及抑制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年05期 |
8 |
樊金串,樊民强;煤中微量元素间依存关系的聚类分析[J];燃料化学学报;2000年02期 |
9 |
谢峻林,肖天来,冯小平;催化剂对水泥窑用煤燃烧性能的影响[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0年02期 |
10 |
徐龙君,刘成伦,鲜学福;煤电极化性质的分形特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11 |
赵志根,唐修义,张光明;较高温度下煤吸附甲烷实验及其意义[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4期 |
12 |
程君,周安宁,葛岭梅;煤大分子酸掺杂聚苯胺的机理研究[J];煤炭学报;2003年02期 |
13 |
胡雅琴;微生物脱除煤中硫的技术进展[J];煤化工;2004年02期 |
14 |
房鼎业;以煤与天然气为原料发展甲醇化工与碳—化工[J];小氮肥设计技术;2004年01期 |
15 |
张代钧,鲜学福;煤大分子中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5期 |
16 |
杜云贵,谭学术,鲜学福;激发矿井瓦斯突出的力学机理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
17 |
陈彩霞,孙学信,马毓义;煤粉热解的挥发份组分析出模型[J];自然科学进展;1995年01期 |
18 |
姜照原,何惠,谭少华;佳木斯市大气环境状况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1995年04期 |
19 |
郑昀辉,戴中蜀;低温热解处理后煤的热重分析[J];煤炭转化;1998年04期 |
20 |
韩永霞,姚昭章;升温速度对煤热解动力学的影响[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