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湖泊生态类型及其生态恢复研究
【摘要】:
过去20多年的恢复实践显示,恢复浅水湖泊清水状态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深入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必须治本的观点,生态恢复是其核心内容。论文依托滇池“863”生态恢复示范工程,通过室内模拟、野外调查和工程实践研究了浅水湖泊的生态类型及如何进行浅水湖泊生态恢复。通过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1)成功设计并实施了不同生态类型湖泊的模拟实验,揭示出实验条件下水生植物生长与湖水、间隙水、沉积物营养盐浓度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变化规律;(2)研究了不同生态类型湖泊的生态特征差异;分析了草型、藻型湖区的生态特征差异及其指标体系;(3)提出了浅水湖泊五大阶段的生态演替模式,并划分出浅水湖泊的八大生态类型;(4)提出了一整套浅水湖泊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取得了清洁湖泥吹填技术恢复浅水湖泊直立陡岸带的初步成功。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浅水湖泊的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
|
1 |
年跃刚;聂志丹;陈军;;太湖五里湖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水利;2006年17期 |
2 |
罗小勇,丁洪亮,廖奇志;滇池富营养化状况及其综合防治对策[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3 |
吴德玲,钱彪,何琳晖;滇池富营养化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1992年05期 |
4 |
秦伯强;;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其水环境安全[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年03期 |
5 |
陈芳;夏卓英;宋春雷;李建秋;周易勇;;湖北省若干浅水湖泊沉积物有机质与富营养化的关系[J];水生生物学报;2007年04期 |
6 |
刘正文;;湖泊生态系统恢复与水质改善[J];中国水利;2006年17期 |
7 |
刘丽萍;滇池富营养化治理成效及其思考[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
8 |
孟庆义;国内湖泊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J];北京水利;2001年05期 |
9 |
柘元蒙;滇池富营养化现状、趋势及其综合防治对策[J];云南环境科学;2002年01期 |
10 |
叶晓梅;;滇池的富营养化问题[J];工程勘察;1989年05期 |
11 |
卢升良;滇池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
12 |
吕小玲,徐清艳;滇池污染现状、趋势及其综合防治对策[J];闽江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
13 |
方涛,敖鸿毅,刘剑彤,蔡庆华,刘永定;滇池水体理化环境状况时空分布格局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
14 |
高丽,杨浩,周健民,陈捷;滇池沉积物磷内负荷及其对水体贡献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
15 |
牛晓君,耿金菊,王晓蓉;太湖水域PH_3的时空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
16 |
邢可霞,郭怀成,孙延枫;滇池富营养化时空特征评价(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5年01期 |
17 |
朱智,吴江明,周俊杰;滇池污染治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1999年12期 |
18 |
卢唯;曹继红;冯莉莉;梁辉;;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城市湿地建设保护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
19 |
洪宾;水污染有治没治[J];时代潮;1998年01期 |
20 |
祝艳;滇池水质演替趋势及防治对策分析[J];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