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机理及主控特征

闫宝珍  
【摘要】: 本文在详细解析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基于盆地内煤层气赋存和分布的宏观特征,就盆地一级的煤层气富集类型进行了划分,并综合各方面条件选择沁南箕状带进行进一步的煤层气微观富集机理研究。通过主力煤储层展布特征、源岩特征、孔渗特征、吸附特征的细致刻画以及盖层、水文地质、地质构造等保存条件的综合评价,理清了研究区的储层及地质环境特征;完善了煤层气运移的概念,提出了基于原始地层条件和孔隙结构的运移分类方案,并就研究区煤层气的运移史进行了扼要分析;讨论了造成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地质原因,并从运移的角度就煤层气碳同位素的分馏效应进行了理论探讨,建立了研究区新的分带方法;引入了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思路进行富集机理的研究与评价,系统分析表明,研究区煤层气富集体现了较强的系统作用特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乾乾;黄健良;牛欢;李海洋;;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煤矿现代化;2009年04期
2 李波波;袁梅;马科伟;;贵州省煤层气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煤矿现代化;2009年05期
3 刘升贵;安里千;徐文军;;基于GIS的煤层气勘探信息系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孙越英;卢耀东;王佩钰;杨怀辉;戴兴;;焦作煤田煤层气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夏朋;赵凯;李照阳;王俊;;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J];硅谷;2009年02期
6 任秀娟;王兴;;彬长矿区煤层气先期抽采的最佳区域[J];陕西煤炭;2009年06期
7 潘志刚;左文贵;张道勇;;短陂桥矿区煤层气赋存条件分析[J];采矿技术;2010年04期
8 张相训;广西镇圩岩溶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富集机理[J];中国岩溶;1988年S1期
9 仇荣亮,汤叶涛,方晓航,CHANEY RufusL,LIYin-ming,ANGLE J Scott,刘雯,曾晓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其机理研究(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张志刚;姬军义;张美琴;;煤层气储量的分区计算[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6期
11 罗锐;李宏伟;陈江峰;;新安煤田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J];煤炭技术;2008年02期
12 王虎胜;刘升贵;;应用GIS技术综合评价煤层气资源条件[J];煤;2008年01期
13 秦文淑;汤叶涛;仇荣亮;;应用植物重金属超富集机理修复土壤复合污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四川环境;2008年02期
14 李新富;徐飞;赵志毅;王得权;刘福胜;;新安正村勘探区煤层气赋存条件与资源分析[J];中国煤炭;2010年10期
15 梁壮;葛勇;李洁;石兆彬;高晓飞;马宇鑫;;阜新煤田阜新组煤层气地面开发的条件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16 朱士飞;;影响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研究进展[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年01期
17 曾允孚,杨卫东;云南昆阳、海口磷矿的富集机理[J];沉积学报;1987年03期
18 孙贵仁;;鸡西煤田城子河—杏花矿煤层气赋存条件分析[J];今日科苑;2007年08期
19 赵本肖;李英超;;宣化煤田宣东煤矿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浅析[J];中国煤层气;2009年02期
20 崔迎春;刘季花;林学辉;石学法;;富钴结壳中Ti的富集及其资源潜力[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国伟;王麒翔;覃木广;黄长国;;黔西地区水城矿区煤层气赋存主控因素分析[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会彬;尹润生;安俊孝;王飞;;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开采前景分析[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3 岳巍;叶建平;高洪烈;武强;陈春琳;叶贵均;李红柱;翟振荣;刘军正;;控制煤层气潜能的水文地质研究[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4 赵孟军;宋岩;秦胜飞;柳少波;洪峰;;成藏演化过程对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作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秦勇;唐书恒;叶建平;林大洋;傅雪海;;中国煤层气资源及其勘探开发前景[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潘一山;唐巨鹏;李成全;石强;;煤层气渗流的核磁共振成像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方爱民;侯泉林;雷家锦;李继亮;杨陆武;胡爱梅;;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和富集的控制——以沁水盆地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8 叶建平;秦勇;林大扬;;中国煤层气地质特征[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9 方爱民;李继亮;侯泉林;琚宜文;秦勇;;走滑构造对沁水盆地现今构造格局及煤层气赋存富集的影响[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唐巨鹏;潘一山;李成全;;深部煤层气赋存运移规律的NMRI实验[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宝珍;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机理及主控特征[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年
2 冯彩霞;扬子地块周边(?)、P硅岩建造中硒的富集机理对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3 朱士飞;煤炭安全开采最高允许含气量及最低预抽率求算模型[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4 薛生国;超积累植物商陆的锰富集机理及其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潜力[D];浙江大学;2005年
5 郑建斌;峨眉山玄武岩PGE富集机理——兼论陆海玄武岩PGE成矿作用差异[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杨新乐;低渗透煤层煤层气注热增产机理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王起新;阜新盆地煤层气储运规律及资源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王吉中;磷酸盐化对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物质组分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景贵成;原油碳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5年
10 白青云;低氧胁迫和盐胁迫下发芽粟谷γ-氨基丁酸富集机理及抗氧化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彦如;山东省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潘志刚;湖南省邵阳短桥矿区煤层气赋存条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颜炜;移动衍生反应界面及移动包合界面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张先敏;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及开采方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邓海文;中国煤中碘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张明;煤层气井下抽采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理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小红;微晶三苯甲烷分离富集环境中痕量金属离子新技术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振海;基于层次灰色理论的江西丰城矿区煤层气资源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9 胡爱军;甲烷气体在煤体中运移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10 赵向光;黄河北煤田及邻区煤层气赋存条件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肖毅;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得到“国家队”科研支撑[N];中国石化报;2005年
2 李静 孙冬胜;海相油气地质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俞铮;我科学家利用特种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矿山[N];福建科技报;2008年
4 ;我国“污染土地修复研究”实现新突破[N];消费日报;2008年
5 俞铮;我国利用特种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6 记者 赵凤华;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石油大学举行[N];科技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凌风;禁地寻宝:罗布泊找钾开启二次创业[N];中国矿业报;2009年
8 凌风;禁地寻宝:罗布泊找钾开启二次创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9 谢忠义;地球物理测井辉煌的五十年[N];中煤地质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