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参数及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
【摘要】:
论文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为依托,运用煤田地质、石油天然气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了厚度、含气量、渗透性、解吸特征、地质构造、地应力条件、水文条件等煤储层参数,建立了煤层气井产能与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通过等温吸附解吸实验,揭示了煤层在解吸过程中存在的“解吸滞后”现象,在变压吸附曲线中,解吸曲线位于吸附曲线上方,解吸初期,解吸曲线的斜率小于吸附曲线的斜率,使得实际煤层气井的产能比采用吸附曲线预计的偏低。同时研究了煤层渗透性随埋深和地应力变化的定量关系,总结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渗透率随地应力增大呈指数降低的规律。论文还认为煤层的贮水性、原始水头和顶底板岩性等水文地质参数影响到煤层气井的产能。研究成果对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
|
1 |
王勃;李贵中;马京长;刘俊;孙粉锦;王红岩;刘洪林;;物理模拟技术在沁水煤层气藏水动力研究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3期 |
2 |
柳少波;宋岩;赵孟军;;地史时期超压对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形成的作用[J];科学通报;2005年S1期 |
3 |
王红岩;李景明;赵群;;高变质煤层气成藏特征[J];天然气技术;2007年05期 |
4 |
王红岩,张建博,李景明,刘洪林;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J];天然气工业;2004年05期 |
5 |
吴永平;李仲东;王允诚;;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的成因机理及受控因素[J];煤炭学报;2006年04期 |
6 |
王红岩;万天丰;李景明;赵群;;区域构造热事件对高煤阶煤层气富集的控制[J];地学前缘;2008年05期 |
7 |
王勃;巢海燕;郑贵强;李景明;郭志斌;王红岩;刘洪林;李贵中;;高、低煤阶煤层气藏地质特征及控气作用差异性研究[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
8 |
赵靖舟;时保宏;;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J];科学通报;2005年S1期 |
9 |
赵群;王红岩;李景明;宋岩;刘洪林;李贵中;王勃;;我国高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的差异性[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1期 |
10 |
石书灿;林晓英;李玉魁;;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特征[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1 |
乔磊;申瑞臣;黄洪春;王开龙;鲜保安;;沁水盆地南部低成本煤层气钻井完井技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年04期 |
12 |
同登科;张先敏;;致密煤层气藏三维全隐式数值模拟[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
13 |
吴月先;亦资孔盆地上二叠统煤层气藏加砂压裂技术探讨[J];钻采工艺;2005年02期 |
14 |
才思斯;许浩;汤达祯;赵俊龙;彭己君;孟金落;于明杰;;水力封堵型煤层气藏类型及地质意义[J];中国煤层气;2011年02期 |
15 |
王红岩;李景明;宁宁;赵群;刘洪林;李贵中;王勃;;沁水盆地煤层气商业性勘探开发实践及认识[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4期 |
16 |
张亚蒲;何应付;杨正明;刘学伟;;煤层气藏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3期 |
17 |
薛成刚,曹文江,钟英,詹国卫,刘埃平;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的推导及储量计算方法[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0年04期 |
18 |
Michael D.Zuber;Charles M.Boyer;杨兴琴;;煤层气评价技术的最新发展[J];国外测井技术;2002年05期 |
19 |
王勃,姜波,王红岩,刘洪林,傅雪海,刘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5期 |
20 |
万建华;;煤层气的赋存规律[J];今日科苑;2007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