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还原菌与固体废物协同修复煤矸石污染的研究
【摘要】:
含硫煤矸石山产生的高硫酸盐、富铁和重金属元素的酸矿水是煤矿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污染矿区的地表和地下水,还污染周围的土壤。从煤矸石山淋溶水长期污染的黄土中分离获得一株硫酸盐还原菌,探讨了硫酸盐还原菌修复煤矸石引起的硫和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能够修复煤矸石产生的硫和重金属污染;通过柱淋溶试验,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与固体废弃物(污泥/粉煤灰)覆盖协同修复煤矸石硫和重金属污染,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硫酸盐还原菌和固体废物覆盖协同修复煤矸石硫和重金属污染的思路可行,可提高煤矸石淋溶液pH值到7.5,降低淋溶液的EC值(1.0),转化固定硫、铁和重金属Cd、Cr、Cu、Ni、Pb和Zn,可从源头有效控制含硫煤矸石产生酸矿水,其中硫酸盐还原菌与污泥覆盖协同修复效果最佳;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硫酸盐还原菌与固体废物覆盖协同修复煤矸石污染的植物效应,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与固体废物覆盖协同修复能够改良煤矸石基质的酸和可溶性盐分高等不良性状,硫酸盐还原菌与固体废物覆盖协同修复对植物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接种硫酸盐还原菌与污泥覆盖协同修复煤矸石污染对植物的增产效果最显著,是一种实现煤矸石山生态重建的新方法。
|
|
|
|
1 |
倪怀英;;油田注水系统微生物腐蚀及其控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84年06期 |
2 |
张筱英;油田生产系统中防治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的工艺研究[J];化学清洗;1997年01期 |
3 |
杨景亮,赵毅,任洪强,罗人明,刘三学;废水中硫酸盐生物还原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沼气;1999年02期 |
4 |
王选奎,贾丽,李志远,王风月,刘元清;硫酸盐还原菌对钢铁腐蚀的影响[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2年05期 |
5 |
方达;借助厌氧硫酸盐还原菌对工业酸性矿水废水进行生物治理[J];铀矿冶;2002年01期 |
6 |
缪应祺,倪国;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高浓硫酸盐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7期 |
7 |
李亚新,陈丽华;利用硫酸盐还原菌烟道气生物脱硫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
8 |
陈效,徐盈,张甲耀,惠阳,孙立苹;硫酸盐还原菌对汞的甲基化作用及其影响因子[J];水生生物学报;2005年01期 |
9 |
苏冰琴,李亚新;硫酸盐生物还原和重金属的去除[J];工业水处理;2005年09期 |
10 |
徐闯,李强,潘永强,宋永亭,汪卫东;生物法处理回注水的试验[J];石油科技论坛;2005年05期 |
11 |
孔淑琼;张宏涛;;SRB处理硫酸盐废水的静态试验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6年01期 |
12 |
苏冰琴;李亚新;;硫酸盐生物还原的影响因素[J];水处理技术;2006年05期 |
13 |
岳建平;王玉春;杨暹;;油田污水中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14 |
陈效;孙立苹;徐盈;杨方星;;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和生理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9期 |
15 |
马保国;胡振琪;张明亮;陈胜华;王萍;黄晓燕;;高效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
16 |
朱振兴;吴少林;张婷;;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与现状[J];江西化工;2008年01期 |
17 |
马龙霞;张建民;王天;;一株高效SRB的选育及其硫酸盐转化性能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18 |
王士艳;黄建新;乔海民;;砂岩型铀矿床硫酸盐还原菌与铀地球化学分布关系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4期 |
19 |
张蕾;郑平;何玉辉;金仁村;;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性能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8年12期 |
20 |
苑海涛;弓爱君;高瑾;李成;王子佳;刘明娜;;硫酸盐还原菌的微生物腐蚀及其防护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