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凹陷层序地层格架下烃源岩特性与油气聚集研究
【摘要】:
本文充分运用了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完善了饶阳凹陷体系域为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的控制下对沉积体系的类型、平面展布和垂向叠置关系进行了研究。依据测井方法对烃源岩的纵向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通过TOC与HI关系,建立了湖相源岩的评价标准。与层序地层研究相结合,实现了对烃源岩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准确地预测。并认为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第一层次(三级层序)受湖泛面和高有机质生产力控制,第二层次(5级层序及以下)受沉积速率和可容纳空间控制,即体系域和沉积相带是控制烃源岩沉积特征和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差异性的重要原因。同时通过油源对比及资源量计算表明了优质烃源岩在油气成藏中的关键作用。利用三维盆地模拟技术结合流体势分析,对饶阳凹陷四大领域重点区块,从油气生成、运移到聚集成藏过程进行反演模拟,实现资源-目标一体化评价,指明未来油气勘探的现实接替领域。
|
|
|
|
1 |
李莉;崔周旗;陶明华;张秉顺;;饶阳凹陷宁81井区沙一段文石存在的主要原因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6期 |
2 |
田福清;;饶阳凹陷武强地区原油族群划分与油源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2期 |
3 |
吴孔友;李继岩;陆诗阔;崔永谦;臧明峰;;冀中饶阳凹陷潜山演化类型及成藏差异性分析[J];海相油气地质;2010年01期 |
4 |
王建;马顺平;罗强;国建英;崔周旗;;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烃源岩再认识与资源潜力分析[J];石油学报;2009年01期 |
5 |
刘井旺;吴晨林;邓柳萍;王芳;刘辰;;饶阳凹陷马西地区石油地质综合评价与潜力认识[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6期 |
6 |
王建;马顺平;李欣;司继伟;随立敏;蔡雪梅;;饶阳凹陷原油特征及油源对比[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9期 |
7 |
秦建中,王静,李欣,张学博;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未熟—低熟油成烃成藏条件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3年S1期 |
8 |
邢福松;杜宪英;纪中云;邢光;;饶阳凹陷长洋淀深潜山油藏勘探技术[J];中国石油勘探;2008年06期 |
9 |
田崇鲁,李德同,王中文,刘红,刘铁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下第三系滩坝相的综合研究[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
10 |
杨彩虹,高伟中,王孟华,李清华;正向正断层带油气成藏规律及勘探经验——以饶阳凹陷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2期 |
11 |
;荣获河北省2007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 饶阳凹陷中北部亿吨级地层岩性油气藏储量的发现及评价技术[J];中国科技奖励;2008年04期 |
12 |
冯阵东;戴俊生;刘景东;;饶阳凹陷油藏储量在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10年04期 |
13 |
王鹏;戴俊生;王余泉;;饶阳凹陷中北部古近纪构造岩相带特征与油气聚集[J];内江科技;2010年05期 |
14 |
国景星;张健;;饶阳凹陷中北部沙三—东一段沉积特征及储集性能[J];复杂油气藏;2010年03期 |
15 |
冯石,郝石生;饶阳凹陷和廊固凹陷的古地温演化与生油气潜力[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
16 |
崔永谦;冯小英;李先平;阎宝义;王文军;;饶阳凹陷马西地区砂、泥岩薄互层高精度储层预测的实践[J];中国石油勘探;2008年02期 |
17 |
洪月英;周赏;王玉柱;李晓恒;李楠;闫文华;;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在饶阳凹陷马西地区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年S1期 |
18 |
张健;国景星;;饶阳凹陷中北部东营组河流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4期 |
19 |
张立强;;饶阳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物源方向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2期 |
20 |
余家仁;;冀中饶阳凹陷深部碎屑岩储层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