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基活性炭赋磁调孔机理的研究
【摘要】:
根据不同应用途径的要求调控活性炭的孔结构是实现活性炭定向制备的关键,而活性炭的赋磁是解决活性炭分离和回收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论文以我国典型煤种为原料,以研究、筛选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为添加剂,一步法制备出了孔结构可调的煤基磁性活性炭;采用气体吸附、SEM、XRD、FT-IR、TGA和VSM等手段及活性炭碘值、亚甲基蓝值测试等方法对制备活性炭的孔结构、表面形貌、微晶结构、表面化学、磁性能及吸附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铁系、镍系添加剂经炭化、活化后分别转化为具有强磁性的Fe、Fe3O4及金属镍,为活性炭赋磁;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添加提高了炭化过程煤的热解速率,阻碍了胶质体生成阶段自由基与基本结构单元的有序化和石墨化进程,利于形成无定形结构,为活化阶段造孔和调控打下基础;铁、镍系添加剂对活化过程具有催化作用,促进中孔发育,对微孔的影响较小。以筛选的Fe3O4为磁性添加剂在初步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添加量为6.0%、炭化温度600℃、活化温度880℃),活性炭比表面积、比饱和磁化强度分别达到993.5 m2·g-1 2.4158 emu·g-1改变Fe3O4的添加量,可以调整活性炭微孔和中孔的比例,实现活性炭孔结构的定向调控。
|
|
|
|
1 |
张文辉
,梁大明;我国煤基活性炭发展趋势探析[J];煤质技术;2003年04期 |
2 |
;煤基活性炭从这里走向世界 世界活性炭在这里了解中国[J];煤质技术;2004年03期 |
3 |
本田英昌;刘杰;;活性炭石墨化处理所生成的板状物及其结构[J];新型炭材料;1987年02期 |
4 |
靳灿;赵文甲;丁莉;;我国煤质活性炭现状及发展趋势[J];才智;2009年21期 |
5 |
肖仁贵,廖霞;煤的深度除灰处理[J];贵州化工;2005年02期 |
6 |
任楠,夏建超,董安钢,唐颐;煤基活性炭制备工艺及表面性质的研究进展[J];洁净煤技术;2001年02期 |
7 |
房俊卓;王巧丽;王艳林;;煤基活性炭比表面积表征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10年01期 |
8 |
孙仲超;;我国煤基活性炭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质技术;2010年04期 |
9 |
肖仁贵,廖霞,曾祥钦;木质素对煤基活性炭影响分析[J];煤炭转化;2005年03期 |
10 |
黄毓英,吴彦伟,郭亮天,贾明,路学诗,张红;煤基活性炭去除放射性碘的性能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8年06期 |
11 |
王启宝,任瑜霞,解强,钱积才,袁国君;超低灰煤制备优质活性炭的研究[J];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2 |
张霞;聂英;王毅;刘万毅;;改性煤基活性炭吸附对硝基苯酚的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06年05期 |
13 |
邢宝林;张传祥;谌伦建;;双电层电容器用煤基活性炭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表征[J];材料导报;2009年22期 |
14 |
金宝康;;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煤及煤基活性炭中微量金属元素[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10期 |
15 |
张文辉,袁国君,李书荣,梁大明;浸渍KOH研制煤基高比表面活性炭[J];新型炭材料;1998年04期 |
16 |
乐政;化学添加剂在制备煤基活性炭中的作用与比较[J];煤化工;1999年02期 |
17 |
何彩群;覃丽娟;田玲玲;廖燕;;煤基活性炭生产与再生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11期 |
18 |
李清;;煤基活性炭的定向制备与再生研究[J];河南化工;2011年08期 |
19 |
张霞;佟永峰;王毅;刘万毅;;改性煤基活性炭对Cr(VI)吸附性能的试验[J];宁夏工程技术;2006年04期 |
20 |
邢宝林;张传祥;潘兰英;陈明超;刘浩然;;高比表面积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