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我国渔业在产业结构单一且严重趋同,渔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十分突出的形势下,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加速我国渔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调整的协调和统一,促使我国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本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为:(1)实证研究与一般推理、归纳分析相结合。在研究渔业产业地位、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变动影响时运用实证分析。在研究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途径时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2)灰色关联度法和计量经济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研究我国渔业产业结构间的关系。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在我国渔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了科技创新促进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理论框架体系。(2)对我国渔业结构现状进行剖析,探明了渔业结构特点和三次产业存在的问题。我国渔业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第一产业对渔业经济贡献水平逐步弱化,渔业经济总量增长逐渐依赖于二、三产业的增长。三次产业主要问题分别是:第一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较粗放、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第二产业中加工业发展滞后、渔用饲料产业发展水平低、饲料系数高;渔业生产中滥用违禁药物现状较普遍,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下降。第三产业的产业化水平低,休闲渔业的整体规划不够合理;渔业生产经营能力不强,渔民增收困难。(3)科技创新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渔业的投入产出及生产要素的配置和转换效率,进而推动渔业结构变革。其作用途径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提高了渔业劳动者素质并改进了劳动工具;科技创新影响消费和生产需求结构的改变;科技创新带来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催生了渔业新产业并弱化了传统产业;科技创新改变着渔业国际贸易结构,提高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水产加工、流通产业的发展。(4)渔业科技人员数量与渔业科研经费投入对渔业结构调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科技创新带来的养殖单产水平提高促进了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渔业在农业中经费投入与课题数的比例、渔业在农业中科技人员数与经费投入的比例两个变量能很好地反映渔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变化,渔业占农业产值的比例变化对渔业结构的变动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由科技进步而产生的单产提高明显地促进了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5)从科技政策、体制政策、产业政策和管理政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促进渔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