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大洲火山断陷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摘要】:大洲铀矿田是典型的热液型铀矿,而热液型铀矿与构造关系极为密切,储矿空间的形成,导矿构造的活动规律,从根本上决定着矿床形成与定位,而这些构造的形成与演化均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查明不同时期的构造应力场方向,也就查明了这些断裂构造的活动规律。因此本文拟从构造应力场的角度,深入地探讨其与铀成矿的关系,揭示铀成矿的有利部位,为本区铀矿勘查和成矿远景预测提供部分依据。
在研究构造变形的空间分布及其运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岩石中已存在的构造形变特征来反推变形时的构造应力状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构造应力状态是不断变化的,研究时,必须分清构造活动时期,研究各个构造活动时期中构造应力分布特征及其空间范围。我主要通过大量共轭剪节理和褶皱的野外观测以及构造形成序列的确定,采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期配套,同时考虑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板块动力学背景,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大洲火山岩断陷盆地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根据本区地层中存在的角度不整合面,把地层划分为4个构造层,相应总结了主要经历的四期构造应力:前晚侏罗世构造期、磨石山期、衢江期、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区域主压应力场方向依次为近水平的NW—SE向、NW—SE向、NNE—SSW向、EW向。分别讨论了各个期次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指出后三个构造期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即磨石山期构造应力场为成矿准备了储矿空间,衢江期构造应力场为成矿准备了导矿空间,而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构造应力场对已形成矿体进行了破坏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