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数值模拟技术作为煤层气开发的重要科学决策工具之一,其一方面可以用于探索多孔介质的渗流规律,另一方面可以在工程上为开采方案决策上提供一些理论依据。随着计算机工业和计算数学理论的不断进步以及能源产业的迫切需求,动态模拟的油藏的产出变得越来越切合实际,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出现了像Eclipse,WORKBENCH等商品化的数值模拟器,它们都是集成了前处理,模拟计算,后处理。但其核心模块数值模拟部分不能很好地反映煤储层的复杂特征。
因此本文先分析了煤层气的储集,运移和产出机理,并在总结和借鉴了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煤层气的解吸扩散渗流原理,建立了考虑煤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及毛管压力变化等因素的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水二相三维的数值模型。同时本文中给出了使用全隐式求解数学模型的有限差分的详细推导过程,使用IDL语言结合GUIBuilder开发了煤层气数值模拟软件。最后利用开发出的软件一组数据计算分析了渗透率,孔隙度和井底流压等因子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开发建议。
|
|
|
|
1 |
李永;;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J];华北国土资源;2008年02期 |
2 |
薛成刚,曹文江,钟英,詹国卫,刘埃平;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的推导及储量计算方法[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0年04期 |
3 |
Michael D.Zuber;Charles M.Boyer;杨兴琴;;煤层气评价技术的最新发展[J];国外测井技术;2002年05期 |
4 |
万建华;;煤层气的赋存规律[J];今日科苑;2007年14期 |
5 |
潘志刚;西北地区煤层气藏形成条件剖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6 |
王红岩;李景明;赵群;;高变质煤层气成藏特征[J];天然气技术;2007年05期 |
7 |
苏泽奎;;影响煤层气赋存条件的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5期 |
8 |
王红岩,张建博,李景明,刘洪林;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J];天然气工业;2004年05期 |
9 |
郭秀钦,张德荣,桂宝林,孔令国;老厂矿区煤层及煤层气藏水文地质特征[J];云南地质;2004年04期 |
10 |
朱广彦;;河北省大城区煤层气前景展望[J];河北煤炭;2010年02期 |
11 |
任冬梅,张烈辉,陈军,张明;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地质及开采特征比较[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
12 |
赵俊龙;许浩;汤达祯;彭己君;孟金落;才思斯;于明杰;;水力封堵型煤层气藏判识条件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04期 |
13 |
赵群;王红岩;李景明;宋岩;刘洪林;李贵中;王勃;;我国高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的差异性[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1期 |
14 |
胡国艺;李谨;马成华;李志生;张敏;周强;;沁水煤层气田高阶煤解吸气碳同位素分馏特征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
15 |
同登科;张先敏;;致密煤层气藏三维全隐式数值模拟[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
16 |
张亚蒲;何应付;杨正明;刘学伟;;煤层气藏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3期 |
17 |
李永寿;伊向艺;卢渊;郑华;;煤层气测速敏实验新方法探索[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年05期 |
18 |
才思斯;许浩;汤达祯;赵俊龙;彭己君;孟金落;于明杰;;水力封堵型煤层气藏类型及地质意义[J];中国煤层气;2011年02期 |
19 |
霍少磊;;新疆煤层气开发相关技术问题探讨[J];煤;2011年05期 |
20 |
吴永平;李仲东;王允诚;;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的成因机理及受控因素[J];煤炭学报;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