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

刘凤菊  
【摘要】:在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的分析研究,在研究区共识别出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三种沉积体系。并认为研究区储层砂体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为主,其次为滨浅湖滩坝、河流相砂体及少量的浊积岩体。且靠近盆地边缘部位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河流相砂体储层,盆地内部方向发育有滩坝、浊积岩砂体储层。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的观察及各种分析化验数据的整理分析,认为研究区古近系(SQ1~SQ5)储层成岩作用以压实、胶结作用为主,溶蚀作用较弱,交代作用仅在沙三段中可见。通过分析Ro值、I/S混层中S含量、胶结物类型、粘土矿物及孔隙发育特征,认为研究区古近系(SQ1~SQ5)多处于早成岩B期和中成岩A期。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不发育,孔隙结构以中-高孔、中-高渗为主。以沉积相带、孔隙结构、成岩作用为基础,对研究区不同层序内储层发育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纵向上,SQ1(沙三下)、SQ2(沙三中)层序内多发育Ⅱ-Ⅲ类储层,SQ3(沙三上-沙二下)、SQ4(沙二上-沙一段)、SQ5(东营组)层序内多发育Ⅰ-Ⅱ类储层;平面上,在靠近盆地边缘的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河流相砂体发育处,储层多以Ⅰ-Ⅱ类为主,向盆地内部方向滩坝砂体、浊积岩体发育处,储层多以Ⅱ-Ⅲ类为主。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古近系油藏类型及分布规律。横向上,盆地边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发育处主要以地层油藏、岩性油藏为主;远岸滩坝砂体、浊积岩体发育处,易形成构造-岩性油藏。纵向上,SQ1、SQ2、SQ3多以岩性、构造-岩性油藏为主,SQ4、SQ5多以岩性、地层油藏为主。在油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油藏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沉积相带及构造作用,并预测了有利油藏发育区,为今后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长宝;;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规律[J];中国石油勘探;2008年04期
2 张琴;朱筱敏;李桂秋;;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碎屑岩储集层非均质性与油气意义[J];古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3 游国庆;潘家华;刘淑琴;陈永峤;;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6年03期
4 朱德燕;;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圈闭分布及成藏条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3期
5 陈鑫;袁静;钟建华;杨玉平;杨玉芳;;东营凹陷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中的黏土矿物[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张善文;张林晔;张守春;刘庆;朱日房;包友书;;东营凹陷古近系异常高压的形成与岩性油藏的含油性研究[J];科学通报;2009年11期
7 徐涛玉;操应长;郭雪娇;欧浩文;张博明;;东营凹陷古近系超高压成因及其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5期
8 王居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J];古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9 袁静,徐根旺;东营凹陷永554古近系沙四段沟道浊积岩相模式[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6期
10 任拥军;周瑶琪;查明;金强;;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1 赵海燕;;东营凹陷郝家-史南地区古近系沙二段沉积相[J];海洋石油;2006年01期
12 郭玉新;东营凹陷深陷期层序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3期
13 蔡观强;郭锋;刘显太;隋淑玲;;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沉积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古环境记录[J];地球与环境;2009年04期
14 王海方,胡斌,张关龙,陈世悦,鄢继华;东营凹陷古近系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的发现及意义[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4期
15 李继亭;曾溅辉;吴嘉鹏;;利用东营凹陷典型剖面分析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J];岩性油气藏;2011年04期
16 徐磊;操应长;王艳忠;黄龙;;东营凹陷古近系膏盐岩成因模式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7 于正军,路慎强,潘兴祥;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描述技术——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为例[J];特种油气藏;2003年04期
18 杨显成,刘利;东营凹陷坨-胜-永断裂带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年02期
19 常迎梅;;东营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原油相对密度变化规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1期
20 孙永壮;;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层油藏成藏规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霞;姜秀芳;曹建军;贾容;;利用异常压力对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的预测[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东营凹陷成烃成藏定量研究[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3 鄢继华;陈世悦;;东营凹陷早第三纪“六扇”沉积特征初探[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4 李红敬;解习农;林正良;赛理麦;;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于建国;林春明;杨云岭;朱应科;王金铎;赵彦彦;;分流河道特征及其识别方法——以东营凹陷东部地区为例[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赵卫卫;查明;杨剑萍;尹兵祥;;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沙三段砂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姜秀芳;贾容;曹建军;石红霞;;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内油气及隐蔽油藏分布模式——以东营凹陷为例[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黄立信;董汉平;俞理;吴庆红;崔庆锋;;油藏内源微生物分布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晓燕;向立宏;解玉宝;银燕;;东营凹陷地层水成因演化与油气成藏[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10 薛雁;吴智平;李伟;聂文龙;;东营凹陷新生代盆地结构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安;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碎屑岩沉积特征与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张守春;东营凹陷异常压力形成机制及其与成烃成藏关系[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周振柱;东营凹陷“盐下”深层温压场演化与油气成藏[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陈春强;东营凹陷古近系层序格架内储层成岩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赵延江;东营凹陷古近系盆地结构与充填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6 赵伟;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固体—流体相互作用与有效储层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韩文功;陆相湖盆浊积岩油藏特征和描述方法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2年
8 王建宝;东营凹陷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9 林春阳;基于PEBI网格油藏数值模拟器的研究、开发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孙永壮;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斜坡层序地层与地层油气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凤菊;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国兴;东营凹陷应力场演化与油气运聚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汪旭东;东营凹陷中深层压力系统特征与演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李政;东营凹陷页岩气勘探潜力初步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岚;东营凹陷古近系成岩层序与优质储层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韩元佳;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成岩作用与超压流体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倪天禄;油藏动态模型数值模拟软件研制与应用[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8 张永成;新杜1块注空气开采可行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9 陈武珍;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超压演化及其对滩坝砂油藏成藏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10 姚瑞香;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油藏解决方案(下)[N];中国石油报;2000年
2 记者 王志田;大庆龙虎泡油田深挖主力油藏潜能[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张道慈 陈春迎 左丽群;河南油田春光探区第13个油藏诞生[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记者 张可春 王金法;胜利资源接替迈进“黎明”[N];中国石化报;2001年
5 汪卫东 王新;微生物勘探技术[N];中国石化报;2005年
6 袁冰洁 韩丽霞;调整三部曲 奏响效益歌[N];中国石化报;2005年
7 杨雪松;华北采三油藏建模初显威力[N];中国石油报;2004年
8 记者 刘国安;大港油田进行油藏潜力调查[N];中国石油报;2001年
9 周宏;泵上掺水工艺---开发稠油油藏的重要手段[N];中国石油报;2005年
10 刘国安 通讯员 张咏;大港第二轮油藏精细描述又显功效[N];中国石油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