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段月亮湖记录的21kaB.P.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来自TOC、TN及δ~(13)C_(org)的证据
【摘要】:末次冰消期以来千年、百年尺度快速突变气候事件的研究成为现今古气候研究的热点。目前对末次冰消期以来东亚季风演化过程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在诸多古气候记录当中,湖泊沉积物是在大陆上研究末次冰消期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最具潜力的研究对象之一。因此本文选择了位于大兴安岭中段的月亮湖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湖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含量、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_(org))重建该区21kaB.P.以来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演化历史。
月亮湖记录的21kaB.P.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历史如下:末次冰期晚期(21-14cal.kaB.P.),TOC、TN含量处于最低值,表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很低,TOC/TN比值低于14,表明外源植被的贡献很小,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以内源水生生物为主。此时期气候相对干冷,湖泊周围陆生植被稀疏。末次冰消期期间(14-10.8cal.kaB.P.),TOC、TN含量快速增加并有百年尺度快速变化,表明此时期气候环境总体改善的进程中存在冷暖干湿的气候快速变化,可进一步划分出两个冷干事件和三个暖湿事件,其中最后一个变冷事件最为剧烈。末次冰消期期间,TOC/TN比值明显升高且多14,说明大部分有机质来源于汇水盆地中的陆生植物δ~(13)C_(org)结果显示月亮湖末次冰消期期间变化最明显且最偏负,且偏负程度逐渐增加,可能表明当时湖盆周围植被覆盖率较差,导致大量外源有机质流入。全新世期间(10.8cal.kaB.P.以后)TOC、TN含量快速增加,表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其中5-2cal.kaB.P.期间TOC、TN含量处于全剖面最高值,此阶段为全新世适宜期,陆生植被茂盛。全新世以来δ~(13)C_(org)值变化不明显,可能反映湖盆周围陆生植被变化不大。月亮湖古气候记录与其它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对比显示月亮湖地区末次冰消期开始的时间比格陵兰冰芯等记录所指示的时间晚。一种可能的原因是月亮湖地区的气候变化本身与格陵兰等地区以及东亚的古气候变化不同步。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时间模式(深度-年龄)有差异,月亮湖沉积记录的时间标尺整体偏年轻,导致末次冰消期期间两者的气候事件年龄难以对比。
|
|
|
|
1 |
闫晓勇,张铭;6000年前中国古气候的数值模拟[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2 |
徐馨,朱明伦;镇江地区15000年以来古植被与古气候变化[J];地理学报;1984年03期 |
3 |
赵英时;华北平原十二万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J];地理研究;1987年04期 |
4 |
王兆荣,支霞臣,张汉昌,项亮;华北古气候与海面变化的初步研究[J];科技通报;1996年06期 |
5 |
周亚军,陈发虎,陈虎;兰州地区古气候变化的奇怪吸引子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6 |
高洪林,穆治国,马配学;古气候变化的周期性与驱动机制研究的回顾[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
7 |
杨英,沈承德,易惟熙,孙彦敏;大火历史及其与古气候关系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
8 |
李玉嵩;陈建强;赵硕;王海英;李欣;;河北唐山地区第四纪近20万年来的古气候定量重建[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4期 |
9 |
陈月秋;;江苏两万年来的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J];海洋湖沼通报;1992年04期 |
10 |
张士三,陈承惠,黄衍宽;沉积物镁铝含量比及其古气候意义[J];台湾海峡;1993年03期 |
11 |
谭明,刘东生;洞穴碳酸钙沉积的古气候记录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04期 |
12 |
刘雪梅;兰州黄土150ka以来的植硅石与古气候初步研究[J];地球科学;1999年01期 |
13 |
迟振卿,闵隆瑞;平顶村剖面古气候变化记录[J];地质力学学报;1999年04期 |
14 |
刘和林,李承彪,陈乐尧;川西南布拖县西溪河火烈湖孢粉组合特征与距今 2.2万年以来古气候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03年02期 |
15 |
刘和林,李承彪,陈乐尧;川西南雷波县小海子孢粉组合特征与距今1.6万年以来古气候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04年02期 |
16 |
王书宝;孙钰;钟建华;王国壮;;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古气候变化对层序发育的影响[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4期 |
17 |
王卫国;;吐鲁番盆地更新世古气候变化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
18 |
王冠民;林国松;;济阳坳陷古近纪的古气候区分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2年05期 |
19 |
陈亮;黄伟;谢焱石;王正庆;马强;;三水盆地下古近系主量元素、与有机质相关元素的组成及其古气候意义[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
20 |
韩淑媞,袁玉江;新疆巴里坤湖35000年来古气候变化序列[J];地理学报;199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