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经济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摘要】: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创造力水平。本研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为对象,研究文化、教育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研等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并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本文主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
1、文化对创造力影响显著。国外学者主要从整体角度对不同国家的文化特征与创造力的关系展开研究,另外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倾向对创造力的影响。本研究基于Hofstede构建的文化维度理论,在中国情境下深入探讨各个文化维度与创造力的关系,丰富了相关实证研究的内容。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被调查者中,个人主义观念越突出的人创造力水平越高,男性倾向越明显的人创造力水平越高。
2、教育对创造力影响显著。学者们主要对不同教育方式下的创造力水平进行比较,本研究除了对中国情境中不同教育方式下的创造力水平进行研究外,还探讨教育方式、文化与创造力三者的关系,提出教育方式在文化与创造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在独立探索和启发升华两种学校教育方式下接受教育的被调查者的创造力高,这为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相关数据参考。
3、经济对创造力影响显著。学者们普遍认为经济资源以及财富聚集度是影响创造力的社会状况,他们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创造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本研究对不同地区经济条件以及家庭经济情况与创造力的关系展开分析,并对经济、文化与创造力三者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经济在文化与创造力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突破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越好,文化的个人主义倾向越显著。家庭经济状况越不好,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越强。地区经济越发达,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越低。家庭经济在个人主义与创造力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
此外,我们还发现被调查者普遍具有较高的创造力水平,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未对创造力有显著影响,且大部分被调查者都参加过青少年科技活动以及对外交流活动。
基于对数据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应注重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要构建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文化,应采用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方式,重视经济发展以促进创造力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本研究的研究样本较为单一,只选取了杰出青年作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设计、量表选取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
|
|
|
|
1 |
刘寿朋;;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C];2005年 |
2 |
;三招激发创造力[A];科学媒介中心2015年推送文章合集(下)[C];2016年 |
3 |
李莉;;合作创造力的研究综述[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5年 |
4 |
王吉庆;张琴珠;;试从创造力谈各种教学模式[A];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1988年 |
5 |
姜杰;李建华;卢国栋;李春霞;;闲暇之于民族创造力价值初探[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
6 |
李守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A];2012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
7 |
王东华;马金杆;;开发创造力的构想[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
8 |
牛小燕;顾四方;顾梅园;;浅谈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激发[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
9 |
金盛华;章志光;;试论创造力的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
10 |
石德澄;杨孟萍;张菁;唐卫海;;创造力的结构及其测验[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