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朗县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年代学及大地构造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上朗县蛇绿岩野外地质考察,室内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基本确立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朗县段)的构造演化过程,初步建立起了东段新特提斯洋的构造模式,为蛇绿岩的发育演化过程提供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朗县蛇绿岩层序单元由变质橄榄岩、堆晶杂岩(变辉绿岩)和变质基性火山岩组成。朗县蛇绿岩有着自己的特点:规模小,呈断块、残片状产出;层序单元出露不连续,均是分散的构造小块体,主要出露在拉索村、白露村-朗县和里龙村附近。
朗县蛇绿岩超镁铁质岩以纯橄岩和单斜辉石岩为主,两类岩石均变质强烈。变质纯橄岩和变质单斜辉石岩具有低Na_2O+K_2O,且Na_2OK_2O,低P_2O_5以及MgO和TiO_2变化较大等特点;稀土元素总量,白露村-朗县附近超镁铁质岩接近或略高于球粒陨石,里龙村超镁铁质岩稀土元素总量低于球粒陨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白露村-朗县附近地区的稀超镁铁质岩配分模式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略微富集型,以轻稀土亏损为特征,与蛇绿岩型橄榄岩和阿尔卑斯型橄榄岩特征相似;里龙地区的稀土总量较低,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轻稀土富集可能是由于地幔交代作用造成的,说明里龙地区超镁铁质岩可能源自渗透交代的难熔地幔征。
朗县变辉绿岩样品的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变辉绿岩的微量元素丰度值比原始地幔值高,高场强元素(Nb、Ta、Zr、Hf、Th、U等)表现尤其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Rb、K负异常明显,显示具有MORB型岩石的特点。
朗县蛇绿混杂岩的玄武岩绝大多数样品属钙碱性系列。玄武岩稀土总量偏高。拉索和白露村-朗县附近地区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略微富集的平坦型;里龙地区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弱亏损的平坦型,显示不同类型的特点,但均显示与N-MORB相似的特征。
朗县蛇绿混杂岩的大离子亲石元素的丰度值普遍高于N-MORB,但拉索地区很接近N-MORB;高场强元素的丰度值也普遍偏高,但里龙地区十分接近N-MORB;放射性元素Th、U的丰度值远高于N-MORB。表明朗县蛇绿岩中玄武岩既有典型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但又不完全相同。
朗县蛇绿岩的变辉绿岩锆石SHRIMP年龄为191.4±3.7 Ma,这是迄今为止在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发现的最老的岩浆活动记录,提供了新特提斯在早侏罗世以前就可能已经扩张产生的重要证据;另外一个变辉绿岩样品的年龄值为147.2±3.4Ma,两个玄武岩样品的年龄值分别为145.7±2.5Ma和147.8±3.3Ma。
研究表明,侏罗纪最晚期或白垩纪最早期,在新特提斯洋壳岩石圈及南部被动大陆边缘岩石圈之下,存在彼此有成因联系的地幔柱或热点型岩浆活动,暗示当时新特提斯洋内可能发生了重要的热点和洋脊相互作用,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很可能岩石圈地幔组分有一定的影响和贡献。
|
|
|
|
1 |
邱瑞照,周肃,邓晋福,李金发,肖庆辉,蔡志勇;西藏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辉长岩年龄测定——兼论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形成时代[J];中国地质;2004年03期 |
2 |
韦栋梁;夏斌;周国庆;王冉;钟立峰;万哨凯;;西藏泽当蛇绿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意义[J];地球学报;2006年01期 |
3 |
张扬;何国琦;;甘肃北山早古生代蛇绿岩带的特征及演化[J];上海地质;1988年03期 |
4 |
曹圣华,廖六根,邓世权,肖业斌,徐平;西藏班公湖蛇绿岩组合层序、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年03期 |
5 |
许荣科;郑有业;党引业;齐建宏;梁积伟;马国桃;;西藏札达曲松一带两条蛇绿岩带的初步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4期 |
6 |
张学奎;曾俊杰;王晓伟;李注苍;齐建宏;;新疆艾母土巴斯它乌蛇绿岩地质特征[J];甘肃地质;2008年01期 |
7 |
董连慧;朱志新;屈迅;王克卓;赵同阳;;新疆蛇绿岩带的分布、特征及研究新进展[J];岩石学报;2010年10期 |
8 |
肖序常;万子益;李光岑;曹佑功;周祥;;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其邻区构造演化[J];地质学报;1983年02期 |
9 |
汤耀庆,卢一伦;东秦岭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
10 |
冯益民;霍有光;;西准噶尔古板块构造研究的某些新进展[J];西北地质科学;1987年02期 |
11 |
马中平;夏林圻;徐学义;李向民;夏祖春;王立社;;南天山库勒湖蛇绿岩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2 |
高延林;;青藏高原蛇绿岩和古洋壳恢复重建研究中的问题讨论[J];地质通报;2009年12期 |
13 |
黄增保;张有奎;吕菊蕊;李葆华;刘明强;;北祁连水洞峡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J];甘肃地质;2010年02期 |
14 |
董想平;杜占美;管波;张涛;;青海直河蛇绿岩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矿产勘查;2010年05期 |
15 |
张元元;郭召杰;;准噶尔北部蛇绿岩形成时限新证据及其东、西准噶尔蛇绿岩的对比研究[J];岩石学报;2010年02期 |
16 |
颜铁增;许兴苗;朱朝晖;汪建国;;安徽伏川蛇绿岩带发现微古植物化石及时代意义[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年01期 |
17 |
朱宝清;冯益民;;唐巴勒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J];西北地质科学;1982年05期 |
18 |
白文吉;胡旭峰;杨经绥;周美付;;山系的形成与板块构造碰撞无关[J];地质论评;1993年02期 |
19 |
曹荣龙;新疆北部蛇绿岩及基性-超基性杂岩[J];新疆地质;1994年01期 |
20 |
邓瑞林,马铁球,柏道远;新疆木纳布拉克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构造背景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