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蒸散量的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蒸散是由土壤蒸发和植被蒸发所构成,它是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能量、水分传输和转化的主要途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48%消耗于蒸散过程;陆地上64%的降水以蒸散的方式进入大气,直接参与地球水循环。蒸散量也是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准确地测定和估算蒸散量不仅对研究全球气候演变、环境问题以及水资源评价等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指导排水灌溉、监测农业旱情、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也有重要的意义。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盆地略成三角形,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且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美称。盆地内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土壤盐渍化严重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降落漏斗,而现有水文地质资料难以满足循环经济试验区以及建设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需求。因此蒸散量作为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与高程、地貌、植被以及一些气象因素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正确的把握蒸散量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得出影响蒸散量的主次因子,对保护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旱情的监测以及经济的发展规划都具有指导意义。 基于SEBS理论,应用ENVI软件计算柴达木盆地蒸散量。计算2001-2010年每年9月的蒸散量以及2010年1-12月份蒸散量,从时间序列上分析了蒸散量的变化规律,同时从空间上分析蒸散量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对应的蒸散空间分布情况。并通过分析与气象因素(气温,降雨等),地形地貌,高程,坡向,坡度,地表温度,植被的相关性,从而总结出,影响蒸散量的主次因子及变化规律。所得结果将对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