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地热开发的数值模拟与回归预测研究
【摘要】:在常规资源匮乏情况日益加重的今天,清洁、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成为新一轮能源调整的重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中,地热资源以其资源储备量雄厚,方便开发利用,可持续性,而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我国油田的油井伴生地热资源丰富,目前主要的采热手段为注水采热,二氧化碳羽流系统作为一种新的采热方法,以其更强的采热效果和对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潜在能力,一经提出就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不论是哪种注入流体采热的方式,部分储层参数和注入条件对于采热效果的影响和原因,以及智能算法对采热效果的回归预测,尚未见详细报导。
本文首先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注入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开采油井地热进行建模,通过改变相应的储层参数和注入条件,分析其对采热效果的影响,并根据影响的时间、大小、方式分析成因。根据数字模拟的结果,找出对于注入不同流体采热的相应影响因子,通过智能算法中的深度学习方法对多井采热、单井采热和采热趋势变化进行回归预测。通过上述模拟和回归预测实验,得到以下几点的认识:
1.通过对注水采热和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采热系统的数值模拟,可以看出后者在井下具有超强的流动性,虽然热晗值低于水,但总体的采热效果将近注水采热的一倍。
2.对注水地热开采来说,储层温度、注水量、注水速度、储层岩石比热容、注入井和生产井井径、流体注入温度的升高,会提高注水采热的效果;储层初始盐度的升高会降低注水采热的影响效果;储层岩石渗透率、储层岩石导热系数和储层压力对采热效果影响不大。
3.对于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采热来说,储层温度、储层岩石渗透率、注入量、注入速度、储层岩石导热系数、储层岩石比热容、初始注入温度的升高能够提高采热效果。该方法对储层压力变化非常敏感,会使得采热效率发生很大变化。储层初始盐度在水和二氧化碳两相流阶段的升高会降低采热效果,注入井和生产井井径对于采热的作用需根据地层压力来确定。
4.经过实验和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的比较,采用DBNs+SVM模型,对多井采热、单井采热和采热变化趋势进行回归预测的效果相对较好,能够从样本数据的抽象特征中找出规律,并进行回归预测,预测数据与原始数据的拟合效果良好。从实验结果来说,该方法比较灵活,能够自适应的建立网络模型,适合于储层条件和初始注入条件的随时变化,相对于传统数值模拟软件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
|
|
|
|
1 |
巩艳芬,刘春杰;回归预测中相关度、精确度与样本数量的关系模型及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2 |
丁云辉,隋富娟;原油长输管道油电损耗的回归预测[J];天然气与石油;2004年02期 |
3 |
闫宝东;热输管线油电消耗的回归预测[J];油气储运;1993年05期 |
4 |
李颖;凌霄;;反渗透膜经济寿命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11期 |
5 |
喻萌菲;;总体平衡模式工伤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2期 |
6 |
杨成梅;略论统计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4年02期 |
7 |
邢灿飞;王佰顺;;安全预测在边际投资中应用的研究[J];江西煤炭科技;2007年01期 |
8 |
姜桂娟,王克钟;回归预测好处多[J];丝绸;1987年07期 |
9 |
孙艳军;陈新庚;包芸;彭晓春;;广州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8期 |
10 |
庞勇,胡铁军,王占博,郭建;PIC猪胴体瘦肉率的回归预测研究[J];肉类工业;2004年04期 |
11 |
张亮;浅谈EXCEL2000中的回归预测问题[J];丹东纺专学报;2002年03期 |
12 |
崔双平,牛石柱;尖山铁矿磁性铁品位的回归预测模型[J];金属矿山;1996年11期 |
13 |
祁建华,刘满仓,胡之德,范波涛;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毛细管气相色谱保留指数[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14 |
孔令标;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系统优化研究[J];江苏煤炭;2000年03期 |
15 |
王永建,贾明魁,郭建周,王天喜;顶板事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冒顶规模的预测[J];煤矿设计;1999年04期 |
16 |
赵明;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及其检验在EXCEL中的实现[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7 |
朱炬辉;刘同斌;赵金洲;郑锋辉;祝溟;;压裂油气藏产能岭回归预测分析方法[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7年04期 |
18 |
常春宣;裴洪斌;;微机在化工管理及开发中的预测应用[J];辽宁化工;1986年03期 |
19 |
王光斗
,马春翔
,刘贵富;用D_n—最优设计确定最佳切削用量[J];工业技术经济;1991年01期 |
20 |
邓汝海;;趋势预测法在盐业运销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井矿盐;198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