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翠”的宝石学特征及其质量影响因素
【摘要】:翡翠作为玉石中最重要的品种,以其丰富的颜色、明亮的光泽、细腻的质地、良好的韧性被众人喜爱与追捧,现已形成翡翠独特而完整的产业链,文化、设计、加工、市场供求关系、品牌销售,被视为最具收藏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玉石品种之一。墨翠作为一类极为特殊的翡翠品种,因其在透射光下为墨绿色,反射光下为黑绿色而与众不同。目前对于墨翠的认识仅为其矿物组成主要为绿辉石,而国标中对翡翠的定义中并未明确指出绝大部分(或全部)为绿辉石矿物组成的集合体是否可定义为翡翠;业界也迫切需要解决墨翠的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问题。本文通在收集不同质地、颜色、透明度、净度的代表性样品,并查阅国内外成果基础上,通过进行常规宝石学特征测试和偏反光显微镜观察,运用电子探针、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等现代测试技术,对其基本宝石学性质、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谱学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墨翠颜色可有偏蓝色调、偏黄色调和偏褐色调的墨绿色,透明度为不透明—半透明,单位透过率为大多分布在10%-25%之间,内部可见团块状、絮状和点状等内含物及纹理裂纹等;墨翠结构根据颗粒大小可划分为不等粒变晶、斑状变晶、隐晶变晶、细粒变晶等结构,根据形态可具有纤维变晶、柱状变晶等结构,根据相互关系可具有斑状交代残余和脉状充填结构。质量较好的墨翠主要组成矿物为绿辉石,质量较差的为硬玉质或含硬玉成分较多的绿辉石岩。使用肉眼及显微镜观察宏观、微观现象,结合大型仪器的数据分析,通过对六项指标包括(质地、透明度、颜色、净度、工艺、重量)进行探索性分级,建立初步的评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