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弄清地下水补给量和补给分布特征,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关键,也可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山前平原是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区,是平原含水层中地下水的重要补给带,具有地形从陡峭过渡到平缓,含水层从裂隙含水层过渡到孔隙含水层,土地利用从森林过渡到农业用地等特点。本文以水文地质背景各异的日本那须冲洪积扇地区和足利地区为例,联合使用示踪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辨析了山前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定量估算了各补给来源对地下水的贡献率。本文给出了各补给来源对地下水贡献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影响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特别探讨了河水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本文还提出了利用一种稳定同位素δ值作为地下水水位之外的额外模拟校准项目来改善数值模型方法的校准结果的方法,并验证了改善校准后的模型在用于分析山前平原地下水补给特征时的有效性,以及在地下水水位观测数据缺乏地区,该改善校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山前平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有当地大气降水、河水、山前侧向补给和稻田水。其中,当地大气降水是地下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其对地下水的平均贡献率≥60%,并且对山前平原大部分地区的补给贡献率芝50%。河水是地下水非常重要的补给来源,接受河水补给贡献50%以上的地下水的延伸范围可达距离河渠1-4 km,区域大尺度的地形是控制接受河水补给的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区域地质背景和位置是重要因素。稻田水和山前侧向补给对地下水的贡献率与大气降水和河水相比小很多。稻田水对地下水的补给特征受稻田分布和灌溉时期的控制作用明显,山前侧向补给的出现与区域地质背景有很大关系。在山前的小区域范围内,山前侧向补给对地下水的贡献显著,并且限制了河水对山体侧地下水的补给。使用稳定同位素作为地下水水位之外的额外校准数据,能够有效地改善山前平原地下水数值模型校准,特别是有效地改善了地下水位观测数据缺乏地区地下水数值模型的校准。联合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和示踪方法能够很好的减少或者弥补两种方法各自的局限性。
|
|
|
|
1 |
朱雪芹,徐秀娟,蒋丽艳;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2期 |
2 |
朱雪芹,文丽杰,孟庆国;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的研究[J];水文;2003年03期 |
3 |
王平
,田自红;保护地下水 让我们行动起来[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12期 |
4 |
;上海市地下水开采大幅压缩[J];市政技术;2005年06期 |
5 |
本刊编辑部;;第3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将在河海大学举行[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年04期 |
6 |
本刊编辑部;;第三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将在河海大学召开[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年05期 |
7 |
郑丰;环境良好的地下水开采[J];水利水电快报;1997年24期 |
8 |
蒋超;地下水的利用与保护[J];百科知识;2004年05期 |
9 |
温彦,乔国超,戴云凯;对驻马店市地下水开采现状的思考[J];河南地质;2000年02期 |
10 |
王晓青;济宁市地下水供求与管理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3期 |
11 |
英若智,赵玲;解决河北省地下水严重超采对策浅议[J];河北水利科技;2001年01期 |
12 |
费宇红,王金哲,石迎新;石家庄市地下水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3 |
潘俊,陈欣,孙才志;年调节平原型水库与地下水联合调蓄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02期 |
14 |
曾瑜,熊黑钢,谭新萍,何秉宇,毕永波;奇台绿洲地下水开采及其对地表生态环境作用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
15 |
官善友,陈浩;地温空调(水源)地下水开采设计探讨[J];城市勘测;2005年03期 |
16 |
张春志,苗晋祥,李中明;豫北平原地下水开采对环境的影响[J];地下水;2005年03期 |
17 |
吕红,张静,刘萍;地下水科学调控与增效利用[J];地下水;2005年04期 |
18 |
李国荣;聊城市地下水开采与补源研究[J];山东水利;2005年08期 |
19 |
梁进安,张广林;洛阳市区洛河水面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20 |
叶士清;陈转兰;;江阴市实施地下水禁采的成效与举措[J];江苏水利;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