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研究
【摘要】:业已证明,造山型金矿床不止产于增生造山环境,大陆碰撞过程同样可发生大规模造山型金成矿作用;近年来,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缘,发现了一条主碰撞期的造山型金矿带(65-41Ma),包括念扎、马攸木、邦布、形下、德吉林、折木朗等造山型金矿床。这些都说明青藏高原具备发育碰撞造山型金矿的巨大潜力,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存在一条自西向东长约1300km的造山型金成矿带。本文以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造山型金矿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剖念扎金矿,辅以对邦布金矿、马攸木金矿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系统阐述各矿床的地质特征,查明控矿要素,厘定成矿时代,确定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最终建立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造山型金矿成矿模型。念扎金矿是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混杂岩带与蚀变闪长岩接触带的大型造山型金矿床,目前探明储量已达25t,平均品位3.08g/t。矿床形成于印-亚大陆碰撞的主碰撞阶段中晚期(43.66Ma),严格受E-W向的大型断裂控制。该金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化)体产于构造破碎带内,主矿体多产于超基性岩片与闪长岩体断层接触带上。矿区围岩主要有褐铁矿化、硅化、菱镁岩化、蛇纹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系统的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显示念扎金矿流体包裹体类型单一,几乎均为盐水溶液包裹体,并含有一定的有机气体,成矿流体为H2O-Na Cl-有机气体体系;均一温度范围在203°C~347°C,盐度范围在0.35~17.17 wt.%,表明成矿流体具低温低盐度的特征。成矿流体的H-O-C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V-SMOW值介于–173‰~–96‰,δ18O流体值介于0.15‰~10.45‰,δ13C值介于–7.6‰~14.2‰,指示成矿流体为变质水、地层有机水及大气降水的混合。念扎矿床中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变化于–2.9‰~1.9‰之间(平均为–1.1‰),206Pb/204Pb值介于18.47~18.64,207Pb/204Pb值介于15.64~15.74,208Pb/204Pb值介于38.71~39.27,三者的平均值分别为18.57、15.70、39.01;S-Pb同位素数据显示硫及成矿物质主要源自于深部地幔。综合对比念扎、邦布、马攸木金矿床,发现三者在地质背景、流体来源、成矿时代以及成矿机制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因此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矿床类型可归纳为3个矿床式,分别为邦布式增生楔造山型Au矿床、念扎式蛇绿混杂岩造山型Au矿床及马攸木式微陆块造山型Au矿床,这3种矿床类型在成矿深度上存在差别,构成上念扎式、中马攸木式、下邦布式的组合。其发育机制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期已俯冲特提期洋壳板片的回卷和断离过程密切相关,该过程引起的幔源热流体上升以及碰撞带的地壳加厚,导致碰撞带附近的下部地壳发生深变质作用,释放富含CO_2的变质流体,流体沿碰撞缝合带内的深大断裂上升,并与幔源流体混合并萃取流经岩石中的金等成矿物质,在浅部韧脆性构造系统中与循环的大气降水混合,于张性空间和破碎带内发育充填和蚀变交代,形成下部以石英脉型为特征、上部以构造蚀变岩型为特征的成矿系统。
|
|
|
|
1 |
王绍伟
,戴自希;卡林金矿带深部找矿大有潜力——美国卡林矿带深部发现高品位、大吨位的金矿[J];四川地质学报;1988年01期 |
2 |
刘连登,陈国华,吴国学,颜秉蓬,郑树新,李斌,陈志民,郑新烟;中国金矿地质研究与评述——为贺庆《黄金》创刊20周年而作[J];黄金;2000年01期 |
3 |
陈国华,刘连登,吴国学,杨峰,仇广乐,张辉煌;胶东脉型金矿定量统计模型[J];黄金地质;2001年04期 |
4 |
伊丕厚;宋明春;;加强深部找矿开辟胶东金矿第二找矿空间[J];山东国土资源;2008年01期 |
5 |
马华东;涂其军;张玉萍;;新疆天山金矿可持续发展建议[J];陕西地质;2008年01期 |
6 |
葛良胜;邓军;张文钊;雷时斌;卿敏;郭晓东;张艳春;;中国金矿床(Ⅱ):金矿地质勘查新突破[J];地质找矿论丛;2009年01期 |
7 |
邓江;鲁佳;黄庆;;微细浸染型金矿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1期 |
8 |
刘士钊;;找金方法的新进展和金矿研究的新动向[J];湖南冶金;1981年04期 |
9 |
范永香;关于我国金矿成因类型划分的几个问题[J];地质科技情报;1982年03期 |
10 |
孙培基;;赴加金矿考察纪行[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6年01期 |
11 |
孙培基;试论我国金矿床的找矿类型[J];中国地质;1986年02期 |
12 |
孙培基;提高金矿找矿效益的探讨[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
13 |
田;;加拿大拉尤日金矿带[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88年01期 |
14 |
黄世杰;;考察美、加金矿的几点认识[J];铀矿地质;1988年04期 |
15 |
王有标;;新疆金矿的基本特点[J];西北地质;1988年03期 |
16 |
孙枢;中国科学院金矿地质工作的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89年02期 |
17 |
周明;胶东金矿的磁测效果[J];物探与化探;1989年04期 |
18 |
桑建华;西方国家金矿研究综述[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
19 |
陆胜鼎;加强胶东地区金矿的勘查工作[J];地质与勘探;1989年05期 |
20 |
董建乐;冀北辽西地区内生金矿成因初探[J];地质与勘探;1989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