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的东昆仑西段甘泉河地区地质信息提取研究
【摘要】:高寒高海拔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不发达,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难以开展,研究程度较低。遥感影像克服了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以一种高效且低廉的方式提供了研究区的地表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东昆仑西段甘泉河地区为研究区,选用Landsat8、SPOT-6数据源实现了地层、岩性、构造信息的解译。对于无法到达的地区,通过与已验证区对比分析,进行了推测解译,提高了1:5万地质填图精度、完整度及工作效率。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开展了图像色彩增强研究。选取了波段组合、主成分分析两种常见方法进行实验,并提出一种基于K-T变换和波段运算的增强方法(改进的K-T变换)。通过目视解译认为波段组合在色彩及纹理信息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强,PCA变换色彩丰富但是纹理信息有一定丢失,这两种方法基本可以区分出研究区地层大类,适合范围较大研究区的岩性分类;改进的K-T变换能够增强纹理信息,对于一些岩性已知但边界不易确定的地层的解译具有良好的效果。(2)开展了图像线性增强研究。选取了方向滤波、Sobel边缘检测、Roberts三种线性增强方法以Landsat8影像为数据源进行线性断裂构造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Sobel边缘检测效果最佳;以SPOT-6为数据源进行了小型褶皱构造的增强,利用45°方向滤波增强的结果良好。(3)Landsat8影像色彩丰富,光谱分辨率高,基本可以完成1:5万岩性地层分类需求,对于一些小型构造解译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需要SPOT-6影像辅助解译。(4)本次研究一共识别出12组地层和67条断裂,并厘清了断裂的展布规律和形成的先后顺序,可为1:5万东昆仑西段甘泉河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提供参考。
|
|
|
|
1 |
田滔;张峰;苗国文;郝亚青;;青海东昆仑大干沟口钒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城市地理;2017年18期 |
2 |
刘明;潘存钢;李长印;祁善智;;青海省东昆仑非金属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城市地理;2017年18期 |
3 |
李维东,张会斌,刘志虎;柯氏鼠兔在东昆仑山的生存现状[J];动物学杂志;2000年06期 |
4 |
袁国映;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的垂直自然带[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1年01期 |
5 |
沈军,尹光华,赵瑞斌;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东昆仑山8.1级地震构造背景初探[J];内陆地震;2002年01期 |
6 |
李厚民,胡正国,钱壮志,刘继庆,闫臻,孙继东;对东昆仑金及多金属主要成矿系列的初步认识[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7 |
李敏,温跨达;东昆仑山区水热状况[J];新疆气象;1996年02期 |
8 |
尹成明;田丽艳;任收麦;马寅生;;东昆仑山北缘山前构造带的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J];地质通报;2011年08期 |
9 |
孙王勇;孟军海;王成栋;范长安;王生林;王昌勇;;东昆仑东段深大断裂的新认识[J];物探与化探;2007年05期 |
10 |
尹光华,沈军,蒋靖祥,穆桂金;2000年11月14日东昆仑8.1级地震的构造背景[J];干旱区地理;2002年01期 |
11 |
包安明,朱明星;新疆东昆仑地区矿产时空分布的遥感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0年01期 |
12 |
严春杰,赵志中,钱方,何培元;东昆仑山石英砂颗粒的微形貌与沉积特征[J];电子显微学报;1998年05期 |
13 |
李长安,殷鸿福,于庆文;东昆仑山构造隆升与水系演化及其发展趋势[J];科学通报;1999年02期 |
14 |
马顺清;潘彤;;青海东昆仑地区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J];矿产勘查;2012年06期 |
15 |
陈宣华;Michael W.MCRIVETTE;李丽;尹安;蒋荣宝;万景林;李会军;;东昆仑造山带多期隆升历史的地质热年代学证据[J];地质通报;2011年11期 |
16 |
毛晨;吕新彪;周文孝;高学鹏;贾启元;廖鹏程;;青海东昆仑宗加地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与找矿意义[J];矿物学报;2015年S1期 |
17 |
朱学立;;河南省地调院卫星远程指挥系统在东昆仑项目中得到应用[J];资源导刊;2014年07期 |
18 |
韦慧晶;;东昆仑地质找矿研讨会在西宁召开[J];青海国土经略;2010年04期 |
19 |
胡正国,刘继庆,钱壮志,李厚民,孙继东,苏春乾;东昆仑—北巴颜喀拉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工作思考[J];青海地质;1998年02期 |
20 |
常斯敏;;东昆仑成矿带典型矿床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