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摘要】:高校肩负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任,并承担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使命。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保证国家长效发展的基础,这不仅是教育学界的重要问题,而且是国家、社会发展必须重视的事情。高校必须培养创新人才,承担起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以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对创新人才的内涵结构做了创新性研究,探究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助于深入理解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有利于高校科学制定培养目标,科学定位创新人才。再者,研究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对高校立足自身特色,更新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也有一定理论意义。本文将创新人才培养分为探索与改革两个阶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设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出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北京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分析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从培养理念、培养体系、培养方式、师资发展、环境管理五个方面对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分析,发现当前培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培养理念趋同、培养体系固化、培养方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缺少创新环境;原因是急功近利的大环境背景下,对创新人才的认识有偏差,创新人才培养容易受文化和体制的影响,加上保障条件的不足,导致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出现了问题。针对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五要素入手来解决:第一,升华人才培养理念;第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第三,优化人才培养方式;第四,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第五,营造创新环境。明确人才培养能够为高校办学指明方向,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与人才培养实践的顺利开展,科学合理的培养定位有利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其次,创新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最后,明确创新人才培养定位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不仅包含高校育人的使命,也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以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背景,立足高校长远发展,从实践的层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解决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