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力学方法构建与应用研究

刘东亚  
【摘要】:在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模拟研究中,探索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系统动力学(SD)模型、元胞自动机(CA)模型以及多智能体模型(ABM)的集成,构建复杂系统时空动力学仿真,一直以来都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研究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探究了多模型集成的可能性,以网格单元为核心,实现了各子模型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基于此,构建了SD-CA-ABM-GIS耦合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力学方法(LandTSDM),并在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相关情景模拟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将SD模型的宏观干扰引入到了CA转换规则中,对CA转换规则进行了扩展研究,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控制CA模拟演化。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与空间邻近度概念,对传统CA邻域规则进行了扩展改进,通过细化邻域元胞类型,构建了“方+圆”型邻域规则,弥补了传统邻域的不足。(2)通过在SD模型和CA模型之间选择合适的指标作为通信机制,以最小的元胞单元为基础,实现了SD-CA模型之间的双向实时数据通信模式。(3)在网格的单元级上对SD-CA-ABM-GIS进行一体化集成融合,构建了LandTSDM,以CA模型为突破点,实现了各子模型之间的无缝融合,通过协同各子模型之间的时间步长,实现了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之间、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之间、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有效互动,以NetLogo平台为基础进行了原型系统的开发,便于推动LandTSDM的广泛传播与使用。(4)利用1995-2013年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数据,对该区域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情景模拟研究。结果发现,到2030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北京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面积比独立发展状况下减少了约10%,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北京市的城市扩张步伐。LandTSDM的构建有利于科学化、定量化地获取土地利用规划在未来的作用与实施效果,可为政府决策方案的编制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张静;;河北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2年Z1期
2 池建;宁镇亚;;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04期
3 邸利;窦学成;黄海霞;孙鹏举;;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02期
4 张磊;武友德;李君;;观景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以大理洱海东环海路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年12期
5 刘勋;;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探析[J];河南科技;2018年31期
6 梁永佳;刘彦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大众科技;2019年02期
7 李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现状研究[J];农家参谋;2019年09期
8 张杰;张丽;王道芸;;1990—2015年延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年08期
9 胡守庚;童陆亿;龙花楼;;论土地利用转型潜力及其评价的理论框架[J];地理研究;2019年06期
10 逯惠艳;周双双;郑晓东;王士君;;长春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度[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3期
11 马丽君;程久苗;程建;费罗成;;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9年07期
12 张婷婷;;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9年11期
13 靳川平;孙阳阳;王雪峰;房志;侯鹏;王超;;近25年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地貌关系分析[J];环境生态学;2019年07期
14 戴智勇;杨朝现;信桂新;魏耀华;熊想想;;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及调控优化[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11期
15 刘阳;裴亮;戴激光;;朝阳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年01期
16 王超群;;探究“3S”技术的旅游开发建设区土地利用[J];山西农经;201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宝一;李小丽;;论邻接类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长沙市望城区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2 杨皓然;吴群;;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的江苏省碳排放生态效率研究[A];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16年
3 姚静韬;孔祥斌;段增强;;基于梯度算法的土地利用情景分析及其应用[A];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16年
4 陈向玲;赵纯;底艳;;关于国有企业土地利用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A];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14年第5期(总第108期)[C];2014年
5 陈兴雷;李淑杰;郭忠兴;;吉林省东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A];“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方瑞欣;;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初步建立[A];“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7 张晓霞;;辽西山区土地利用浅析[A];“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8 刘永强;;土地利用转型的动力机制研究——以黄淮海平原为例[A];2015年浙江省地理学会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钟文;杨子生;贺一梅;张博胜;杨青;;土地利用战略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区别与联系辨析[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10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亚;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力学方法构建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黄晴;城市代谢视角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王秉义;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生态响应与优化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4 鞠洪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8年
5 温礼;高分辨率雷达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6 李涛;基于3S技术的洞庭湖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7 闫喜凤;区域空气质量与水质及其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张倩;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8年
9 侯蕾;北方水资源短缺流域生态-水文响应机制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年
10 张雁;山区水源地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与保护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亚男;昕水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对水文连通性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2 MAGADALENA LIBALA;温得和克市土地利用对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3 李红;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视角下的土地利用模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4 卢嘉慧;基于灰色线性规划和FLUS模型的广西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
5 赵海杨;基于CA-Markov模型的北流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
6 王锦;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年
7 李宙龙;国土空间变化监测分析与系统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8 肖飞艳;黑河中游土地利用和景观变化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因素[D];长安大学;2019年
9 刘冰;贵州清镇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与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10 徐志涛;基于耦合面向对象与像元分类的中宁县土地利用监测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价[D];东华理工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丁时慧;“三会合一”推动土地利用规范管理[N];常德日报;2020年
2 记者 徐梦倩 通讯员 王雪军;大桥新区“三结合”推进拆后土地利用提质增效[N];嘉兴日报;2019年
3 记者 余美君;探索推进垦地土地利用一体化助推乡村振兴[N];海南农垦报;2019年
4 记者 郭敏;粮食和土地利用转型将带来新商机[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9年
5 记者 杨德坤;舞钢市积极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N];平顶山日报;2018年
6 记者 袁媛;发展品质农业 做好土地利用[N];绵阳日报;2018年
7 记者 徐斌姬;我市以95.98%的拆后土地利用率领跑全省[N];湖州日报;2018年
8 记者 刘立新 特约记者 左金安;河南从三方面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9 记者 方臻子 通讯员 李风;努力形成土地利用新格局[N];浙江日报;2018年
10 记者 刘学文;研究土地利用总规调整完善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整改落实省政府降低企业成本大督查反馈意见[N];鄂州日报;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