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典型地区林子宗火山岩成分的时空对比及其构造含义
【摘要】:在碰撞带,岩浆作用中富集成分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可以为俯冲和碰撞相关过程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深入的认识。但是,要确定这些富集成分的起源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西藏南部拉萨地体东段林子宗火山岩(LVS)四个与印度河—雅江缝合带具有不同距离的剖面和拉萨地体西段一个剖面为研究对象,展开了详细研究并报道了系统的数据。在拉萨地体东段,本文报道的林子宗火山岩可以被分为两组:钙碱性Group 1(69~55 Ma),主要包括玄武质—安山质火山岩;钾玄质Group 2(52~50 Ma),主要为酸性岩石和少量镁铁质成分。Group 1样品可能来自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的玄武质母岩浆的分离结晶过程。交代地幔楔的根据与缝合带位置的不同,分别受到了俯冲相关熔体和古老岩石圈地幔熔体的强烈影响。例如,与缝合带临近的样品具有亏损的Sr-Nd-Pb-Hf同位素组成,重的δ26Mg值,以及高的Ba/Th和Sr/Th元素比值,指示其主要受到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影响;相对的,在远离缝合带的样品中,具有富集的Sr-Nd-Pb-Hf同位素组成,以及高的Th/La和La/Sm 比值,这些特征可以被解释为古老的中部拉萨地体岩石圈地幔熔体加入的结果。Group2的酸性岩石,在靠近和远离缝合带的位置都具有富集的同位素组成,这种特征分别是印度地壳物质和中拉萨地体下地壳物质加入导致的。Group2镁铁质样品具有亏损的同位素组成和较高的(La/Yb)N和Dy/Yb 比值以及低的Zr/Nb 比值,指示其来源于富集的含石榴子石岩石圈地幔,伴随软流圈物质的加入。在拉萨地体西段,林子宗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65-51 Ma(典中组64.5~55.7Ma、年波组54Ma和帕那组51.4~51.1 Ma)。典中组高分异流纹岩与安山岩可能是同源的,流纹岩经历了斜长石、钾长石、磷灰石和锆石的分离结晶。流纹岩样品具有正的锆石εHf(t)值,其源区可能为新生地壳;年波组钾玄质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可能来自富集岩石圈地幔的小程度部分熔融,伴随软流圈物质加入;帕那组钾玄质英安岩可能来自富钾下地壳部分熔融,且有沉积物加入。我们的结果显示,林子宗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可以被分为三阶段:新特提斯洋的晚期俯冲(68~55 Ma)、到印度—欧亚初始碰撞的开始(约55 Ma)和随后的板片断离(55-50 Ma)。林子宗火山岩中记录的发生在约55 Ma的成分转变,应该考虑样品与缝合带的位置进行谨慎分析。考虑到印度地壳产生的物质从海沟到达岩浆源区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指示印度和亚洲大陆的初始碰撞开始早于50 Ma。
|
|
|
|
1 |
于枫;李志国;赵志丹;谢国刚;董国臣;周肃;朱弟成;莫宣学;;西藏冈底斯带中西部措麦地区林子宗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岩石学报;2010年07期 |
2 |
李再会;郑来林;李军敏;夏祥标;;冈底斯中段林子宗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8年01期 |
3 |
董国臣,莫宣学,赵志丹,王亮,周肃;拉萨北部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层序新议[J];地质通报;2005年06期 |
4 |
周肃,莫宣学,董国臣,赵志丹,邱瑞照,王亮亮,郭铁鹰;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40)Ar/~(39)Ar年代格架[J];科学通报;2004年20期 |
5 |
李再会;郑来林;李军敏;夏祥标;;冈底斯中段林子宗火山岩~(40)Ar-~(39)Ar年龄及其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9年03期 |
6 |
莫宣学,赵志丹,邓晋福,董国臣,周肃,郭铁鹰,张双全,王亮亮;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J];地学前缘;2003年03期 |
7 |
董国臣,莫宣学,赵志丹,王亮,周肃;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研究近况[J];地学前缘;2002年01期 |
8 |
吴文生;;儋州·峨蔓火山岩风光[J];今日海南;2019年12期 |
9 |
张锦;李玉玉;朱亚林;刘进龙;;昌都地块那益雄组火山岩中锆石的基本特征分析[J];地下水;2017年01期 |
10 |
何欣颖;;《火山岩》[J];课堂内外(小学低年级);2018年04期 |
11 |
谢凯;许静;;国产火山岩滤料和进口火山岩滤料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12期 |
12 |
李成立;田晓红;谷社峰;唐金生;;高位火山岩的圈定及其顶部埋深和厚度的计算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2期 |
13 |
;新型火山岩砖[J];陕西建材;2002年03期 |
14 |
丁天府;新疆火山岩分区及其地质意义[J];新疆地质;1998年01期 |
15 |
钟华邦;;河南信阳火山岩筒群的发现[J];地质论评;1979年01期 |
16 |
彭斌;王国祺;刘乐;杨勇;刘峰;;内蒙古赤峰地区二叠纪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6年06期 |
17 |
杨仲杰;;辽北地区早三叠世尖山子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质与资源;2016年06期 |
18 |
鲍佩声;肖序常;苏犁;;西藏高原西北缘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涵义[J];地质学报;2006年10期 |
19 |
庄文明,刘建雄,黄友义,张宗胜,李文辉;广东马山火山岩的成岩时代[J];地质通报;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