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宣城地区二叠系海相页岩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下扬子宣城地区二叠系大隆组、孤峰组海相页岩非均质性极强,孔隙结构及类型复杂,不同层系含气性差异较大,需要对该区大隆组、孤峰组展开进一步的储层研究工作,明确不同层系页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差异性。因此本论文以下扬子宣城地区港地1井二叠系大隆组、孤峰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调研和实验测试探讨大隆组、孤峰组储层特征并进行有利储层优选。大隆组、孤峰组脆性矿物含量均大于40%,可压裂性好,发育硅质页岩、混合质页岩、粘土质页岩三个岩相。大隆组TOC介于0.59%~4.13%,平均2.12%;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反映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和Ⅱ型;Ro为1.34%~1.72%,平均为1.51%,大隆组页岩是中等-好烃源岩。孤峰组TOC介于0.64%~13.75%,平均6.4%;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和Ⅱ型;Ro为1.26%~1.5%,平均为1.41%,孤峰组页岩为好烃源岩。硅质页岩生烃潜力优于混合质页岩优于粘土质页岩。大隆组页岩以交互状或填隙状有机质为主,有机质孔、基质孔、微裂缝均发育;孤峰组见较多不规则团块状、条带状及生物结构型有机质,其十分致密,内部基本不发育孔隙,基质孔隙较为发育,主要为粘土矿物层间孔,发育较多的成岩收缩缝。微观孔隙定量分析表明,大隆组开放孔极多,孔隙类型以似片状的板状孔隙为主,连通性较好,有利于页岩气的运移;孤峰组开放孔较少,孔隙类型主要为狭缝孔或微孔,孔隙连通性一般。大隆组泥页岩相较于孤峰组,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较大,有利于页岩气的吸附。不同岩相页岩的储层类型和特征不一致,硅质页岩相有机质孔发育且孔径大,基质孔隙晶间孔发育;混合质页岩相有机质孔隙较为发育,少见层间孔和晶间孔等基质孔隙;粘土质页岩相中粘土矿物的含量高达49%,孔隙多为少量充填在其间的有机质孔及长条状粘土矿物层间孔,有机质含量较低。大隆组含气量为0.05-0.62m~3/t,平均为0.32m~3/t,而孤峰组的含气量极低、几乎不含气,大隆组硅质页岩含气量高于混合质页岩高于粘土质页岩。综合页岩矿物组成、有机质特征、孔渗特征、含气性方面对大隆组/孤峰组储层特征进行综合评价显示:大隆组储层优于孤峰组,其更具勘探潜力;硅质页岩相优于混合质页岩相优于粘土质页岩相。
|
|
|
|
1 |
贾子健;肖立志;郭龙;;固体回波技术应用于页岩的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
2 |
张文辉;符力耘;金维浚;张艳;;不同孔隙压力下典型页岩样本的声学响应特征分析[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1:深部高压结构、过程及地球物理响应论文集[C];2014年 |
3 |
汪道兵;葛洪魁;王小琼;;页岩储层力学非均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0: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论文集[C];2014年 |
4 |
何兰芳;陈凌;汪正江;王绪本;徐礼贵;刘雪军;;富有机质页岩的电磁学特征及影响因素[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32: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专题33:盆地动力学与能源[C];2016年 |
5 |
贺川航;谢庆明;肖立志;张晓玲;;页岩可压裂性的测井定量评价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
6 |
陈生蓉;高强;帅琴;;鄂尔多斯长7段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
7 |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油气页岩分布与存储潜能和前景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
8 |
王英滨;陈颂;于炳松;;页岩的物理化学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一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C];2016年 |
9 |
沙桐;刘会友;宋付权;;页岩不稳定渗流特征分析[A];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15年 |
10 |
王根元;;页岩原料及页岩陶粒厂设计中的几个问题[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