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宋芳屯油田芳2区块地震与地质资料综合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的目的,一是利用横向上具有密集采样的地震数据和在纵向上具有高分辨率的井数据,为大庆宋芳屯油田芳2区块建立较为精确的储层地质模型,对芳葡62-34—芳48-38断块布井方案进行认证;二是通过对大庆宋芳屯油田芳2区块结合地震资料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研究,探讨地震与地质资料综合储层地质建模的技术细节,为大庆油田结合地震资料建立储层地质模型进行方法尝试和积累经验。
地震与地质资料综合储层地质建模技术,是指以地质统计学为基础的结合地震资料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技术和方法的总称。
和地震与地质资料综合储层地质建模的目的基本相同,现代地震资料反演也是致力于建立储层岩性与物性等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模型。但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地震与地质资料综合储层地质建模以井资料为主,地震资料起约束作用,而地震反演以地震资料为主,井资料起约束作用;前者即包括确定性建模方法,也包括随机建模方法,而后者从广义上讲属确定性建模范畴;两者在建模算法和精度等方面还有所不同。论文在介绍储层地质建模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展结合地震资料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重要性、地震与地质资料综合储层地质建模和广义储层地质建模的关系、地震资料在储层地质建模中应用的可行性、地震资料的约束作用,以及地震与地质资料综合储层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领域。
总结了地震与地质资料综合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体系,包括井震数据匹配方法、地震属性提取与有效性分析方法、储层结构模型建模方法和储层属性模型建模方法四部分内容。提出了将二维分布的地震属性用于三维储层地质建模的井震数据匹配地震属性纵向等值法、基于储层地质建模储层地质属性的地震属性分类方法、地震波形偏度与尖度的概念、地震时窗选取准则和地震属性分析准则,为在大庆油田开展储层地质建模建立了可选的地震属性参数表。井震数据匹配地震属性纵向等值法适用于薄储层的地质建模,有利于结合二维地震资料开展三维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介绍了能够结合地震资料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协克里金、同位协同克里金、具有外部漂移的克里金和贝叶斯克里金等确定性建模方法、序贯指示同位协同模拟、序贯高斯协模拟、序贯高斯同位协同模拟和块克里金序贯高斯模拟等随机建模方法,以及随机反演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建模的实际要求分析和初选了大庆宋芳屯油田芳2区块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宋芳屯油田芳2区块包括1979年开辟的芳2实验区及其西侧的芳葡62-34—芳48-38断块,储层是一套夹持于巨厚的黑色泥岩当中的下白垩统姚家组一段的砂泥岩互层。沉积相分为三角洲分流平原相、三角洲内前缘相、三角洲外前缘相和滨浅湖四个亚相,分别分布在葡萄花油层的9个小层之上。在对研究区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地震属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地震主频为协变量,在平面上建立了砂岩厚度分布模型和钻井成功率预测模型;根据储层沉积亚相纵向分布的成层性,以沉积亚相界面为层面,在地震资料储层顶面和断层解释数据的约束下,建立了三维储层结构模型;以三维储层结构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砂体骨架模型,采用二步法建模策略建立了三维孔隙度模型。通过对不同模型精度与有效性的分析,对芳葡62-34—芳48-38断块布井方案进行了认证,认为该断块砂岩和孔隙度发育,适宜布井,对四口钻井成功率预测值较低的开发设计井提出了缓钻意见。
研究表明结合地震资料实现多信息综合储层建模,能够提高储层地质模型的精度,有效地降低模型中的不确定性。
|
|
|
|
1 |
贾玉梅;窦松江;李静;黎运秀;刘天鹤;李涛;;ZD地区沙二段储层地震地质建模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7年06期 |
2 |
杨永亮;庚琪;;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对比研究[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8年01期 |
3 |
陈殿远;随机地震反演技术在WC13-1油田随机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04年04期 |
4 |
刘建华;赵春明;霍春亮;申春生;李拴豹;;地震资料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方法探讨——以旅大27-2油田相建模为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2期 |
5 |
芦凤明;任宝生;王大兴;朱文春;任瑞川;;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24期 |
6 |
穆剑东;董平川;赵常生;;多条件约束储层随机建模技术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4期 |
7 |
施振飞,印兴耀;利用井间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储层精细解释[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年02期 |
8 |
杨耀忠;内部被多条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研究[J];科技通报;2003年03期 |
9 |
王云高,周夏丽,于湘海,张克诚,石利滨,陈茂山;多目标储层地震分时频处理技术[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年04期 |
10 |
窦松江;赵郁文;徐芳;孙超囡;李晓彤;;埕海油田地质建模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4期 |
11 |
宁松华;;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反演研究薄砂岩储层[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2期 |
12 |
张林;万琳;;地震反演技术在西江油田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动态;2010年09期 |
13 |
吴胜和;李宇鹏;;储层地质建模的现状与展望[J];海相油气地质;2007年03期 |
14 |
郭媛媛;刘岩;汪洋;;油藏地质建模概述[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4期 |
15 |
申颍浩;刘德华;何顺利;陆红军;;子洲气田榆30井区精细地质建模与潜力分析[J];海洋地质动态;2010年12期 |
16 |
马玉波;吴时国;许建龙;吕福亮;付彦辉;袁圣强;;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凹陷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模式[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年01期 |
17 |
林金逞,邓宏文,田世澄,刘宪彬,潘坚;应用深度域高分辨率地震反演识别低渗透薄互层储层研究[J];地学前缘;2001年04期 |
18 |
程岩;高树海;王喜明;牟智全;贾岩;;港西油田的储层预测[J];石油科技论坛;2007年05期 |
19 |
张永旺;曾溅辉;邓宏文;王红亮;高霞;陈冬;徐志伟;;松南海坨子—大布苏地区泉四段—姚家组层序地层研究[J];沉积学报;2008年05期 |
20 |
李中冉,牛彦山,薛凤玲,贾振岐,王国忠;测井约束储层反演技术在低渗透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