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南海国际大洋钻探184航次沉积物元素与有机质及轻烃关系的地球化学分析计算与研究

刘宝林  
【摘要】: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但陆上油气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已日益枯竭,如何有效地发现和利用海洋石油资源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际大洋钻探184航次所获取的钻孔岩心沉积物中各元素的研究,来了解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及物质来源、各元素的含量变化规律及沉积物中有机质及轻烃的指示元素及相态。因此,文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国际大洋钻探(ODP)第184航次是首次在南中国海实现的大洋钻探。ODP-184航次的站位从1143到1148。其中南海南部3口,北部3口。本文主要研究的站位为1146站位。 1146站位位于南海北部陆坡中部的一个小型裂谷盆地内,地理位置19°27.40′N,116°16.37′E,水深2092m。在1146站位钻探了A、B、C三个孔,井深分别为607mbsf、245mbsf、599mbsf。1146站位从上到下,划分为三个岩性单元。以微型浮游生物化石粘土为主。 通过对1146站位岩心沉积物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各有机气体的测试分析。研究了各元素及气体含量的纵剖面曲线随深度的变化,讨论了其可能的原因。 通过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的研究,确立了本区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物的物质来源。 根据1146孔CaCO_3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推测了古气候和环境的变化。 对常量、微量元素与轻烃及各有机指标作相关、聚类、及因子分析。发现了可指示有机质及油气的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及元素的相态。 文章也对1143站位的钻孔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叶华东,姚海蕙;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洋沉积物中多种金属元素[J];岩矿测试;1997年01期
2 汪品先;;我国参加大洋钻探的近十年回顾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14年03期
3 莫知;;硕果累累的科学大洋钻探[J];海洋世界;2007年11期
4 王健;李春峰;;莫霍钻:未来十年大洋钻探的终极目标与挑战[J];科学;2012年01期
5 孙枢;;10年来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工作简要回顾[J];地球科学进展;2014年03期
6 高彤;;陈大可:强国竞技下大洋[J];创新世界周刊;2022年01期
7 陈飞;;《大洋以东》[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0年06期
8 ;《大洋钻探—探索地球》——面向2050大洋钻探科学框架发布[J];地质装备;2021年01期
9 封婧;;“科学”号探索深海大洋[J];现代物理知识;2021年01期
10 本刊编辑部;;世界各大洋的面积、体积和深度[J];海洋地质动态;1985年04期
11 ;新大洋造船首制59990载重吨内贸船出海试航[J];起重运输机械;2020年07期
12 汪大洋;;汪大洋作品[J];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03期
13 野鹤;;眯起的眼睛[J];黄河之声;2015年19期
14 邓华;;“远望”驶向大洋[J];载人航天;2004年05期
15 水星;wiki;unspash;flickr;;南冰洋!真要成为世界第五大洋?[J];环球人文地理;2021年15期
16 ;海洋大探险 第十一章 前往大洋深处(下篇)[J];红领巾(探索);2020年Z1期
17 孙元伟;;海洋之旅 前往大洋深处(上篇)[J];青少年科技博览;2020年03期
18 孙元伟;;前往大洋深处(下篇)[J];青少年科技博览;2020年04期
19 ;第十章 前往大洋深处 上篇[J];小学科学;2018年01期
20 ;天空中的“大洋”[J];小学生天地;201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汪品先;;走向深海大洋[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大会特邀报告汇编[C];2004年
2 简曲;陈新明;王明和;;中国大洋采矿的技术进步与前瞻[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皇甫鹏鹏;李忠海;;大洋俯冲型式转换及其浅表响应[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专题5: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东亚壳幔演化、专题6:前寒武纪地质与超大陆演化[C];2016年
4 ;北京昕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进展——第二届全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孙枢;;10年来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工作简要回顾[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5年
6 王勤;;大洋岩石圈的地震波性质与韧性变形[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六)——专题76:亚洲季风与干旱环境演化、专题77:中国地层学研究进展与问题、专题78:大洋钻探的科学成就、进展和未来设想[C];2018年
7 王莹;何珊;陆明典;;大洋D~3-Weather在气象影视节目开发中的应用[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 气象传媒业务技术交流会[C];2015年
8 王学文;张新知;;饱经风霜的哈大洋券[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9 陈衍婷;尹丽倩;陈进生;赵金平;袁东星;;厦门近海沉积物中高分子有机质的来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张蓉蓉;;大洋河“8·03”暴雨洪水分析[A];水与水技术(第8辑)[C];2018年
11 黄小仁;贾晓珊;;沉积物有机质特性与其吸附行为的关系[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2 李松筠;李兴;陈永志;路秀云;;沉积物中元素赋存状态分析——选择性化学溶解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13 石加庆;库尔班艾力;袁山伟;刘健康;刘矿生;罗江峰;李永斌;;提高靖安油田DHX轻烃装置脱水工艺运行平稳率[A];第十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油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21年
14 齐健;李艳秋;闫成玉;;道化学公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在轻烃储罐的应用[A];“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论文集[C];2014年
15 李玉桓;夏亮;曹建康;王荣新;;轻烃取样方法对其分析参数的影响[A];录井技术文集(第四辑)[C];2004年
16 张卫国;闫照志;吕学川;;胜利油田轻烃装卸设施安全标准化整改[A];2005年山东省石油学会营销专业委员会论文选编[C];2005年
17 张景环;何孟常;;沉积物有机质的结构变化对菲吸附/解吸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8 李广之;任春;宁丽荣;李吉鹏;;轻烃的赋存状态、分析技术及石油地质意义[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19 肖化云;刘丛强;;沉积物对成湖前土壤碳、氮比值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0 傅平青;刘丛强;吴丰昌;;洱海沉积物孔隙水中的溶解有机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皇甫鹏鹏;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2 陈曦;白垩纪大洋红层时代、类型及环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薛博;漳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质来源追溯[D];厦门大学;2007年
4 颜智勇;利用二维热-力学模拟研究大洋高原在俯冲带重组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
5 吴自军;沉积物甲烷厌氧氧化—从珠江河口至南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6 孙可;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沉积物中凝聚态有机质及其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行为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7 龚香宜;有机氯农药在湖泊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污染特征及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8 蒲晓强;中国边缘海典型海域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硫的循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9 郑鹏飞;海草床和海洋牧场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群落动态与驱动因素分析[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9年
10 黎荣;排污河道沉积物特性、分布及其疏浚处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1 王辉;长江中下游干流沉积物磁学及重金属地球化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2 王志方;管内石蜡沉积物的力学响应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3 吕晓霞;黄海沉积物中氮的粒度结构及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14 骆汀汀;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粉质沉积物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
15 张华俊;基于沉积物记录的南亚热带典型大型水库水环境长期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16 蒋东辉;渤海海峡沉积物输运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17 李家兵;主要干扰因子对闽江河口感潮湿地沉积物氮素转换关键过程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18 邓可;我国典型近岸海域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及生物扰动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9 李洋辉;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强度及变形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0 周俊丽;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宝林;南海国际大洋钻探184航次沉积物元素与有机质及轻烃关系的地球化学分析计算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陈威冲;大洋钻探钻孔重返系统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20年
3 程永寿;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傅强;中国大洋研究成果数据库平台系统建设[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7年
5 卢方涛;基于动态可信度的大洋样品申请与反馈系统[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刘畅;辽东大洋河地区东部平原钻孔沉积环境特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22年
7 陈立雷;富集培养下渤海沉积物中油气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轻烃降解规律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8 赵辰旭;大洋粘土镁热还原制备多孔硅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22年
9 杜林涛;大洋样品仓库信息化管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吴丹丹;长江口沉积物碳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来源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11 刘欣;嗜盐嗜热菌新属新种的分离鉴定和三大洋热液区沉积物微生物种群分析[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7年
12 林茂;三峡库区消落区沉积物中磷和有机质分布及其相互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13 严云杰;大洋地形建模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4 韩秀;光谱技术在沉积物有机质组成结构表征及源解析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大学;2020年
15 魏嘉;轻烃混合燃气燃烧的机理及特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16 孙启玮;二硫化钼与大洋黏土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和催化加氢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17 郭晓红;轻烃储运装置优化工艺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18 曾萱;白垩纪大洋红层的时空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19 张潮;有机质和电解质对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0 李晓凤;大庆光明轻烃总库风险评价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许峰;临海大洋社区:党建促成大和谐[N];浙江日报;2021年
2 张宁 段鸿华;我国深海大洋工作取得显著成绩[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2年
3 记者 高志民;我国深海大洋工作取得显著成绩[N];人民政协报;2022年
4 记者 陈雪柠;建筑物名称不得“大洋怪重”[N];北京日报;2021年
5 记者 杨敏 通讯员 李欣啸 朱柳威;大洋好生态助力产业兴百姓富[N];丽水日报;2022年
6 本报记者 葛佳宁 葛星星;大洋:打造临海现代化城市之心[N];台州日报;2022年
7 记者 葛星星;大洋:152户村民喜提452套新房[N];台州日报;2022年
8 本报记者 陆琦;首席科学家的大洋情怀[N];中国科学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陆琦;“大洋”上的服务员[N];中国科学报;2012年
10 记者 陆平 通讯员 张臻 吴雷;大洋兴和智能工厂助企业提质增效[N];舟山日报;2020年
11 本报记者 葛星星;大洋:按下复产“快进键” 争当发展排头兵[N];台州日报;2020年
12 记者 葛星星;大洋:党史学习促项目攻坚[N];台州日报;2021年
13 本报记者 崔春华;“赶鸭子”赶到三大洋[N];陕西日报;2019年
14 本报特约记者 周演成 李维;新型“粮草官”走向远海大洋[N];解放军报;2021年
15 本报见习记者 张怡 本报记者 郭天宇 本报实习生 姜蔼倩;大洋社区党支部:用绣花功夫筑起“大洋梦”[N];台州日报;2021年
16 记者 陆琦;大洋第26航次科考起航[N];中国科学报;2012年
17 通讯员 杨振铎 李子;铁建国际 抢建大洋彼岸的“火神山医院”[N];中国铁道建筑报;2020年
18 ;深海大洋 是我想念的地方[N];中国科学报;2017年
19 记者 陈佳南 通讯员 夏小健;深海重器“大洋号”交付[N];中国船舶报;2019年
20 通讯员 夏小健;匠心铸精品 豪气贯大洋[N];中国船舶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