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特征正演数学模型研究

章明昱  
【摘要】: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未来能源,并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在地震资料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常常和似海底反射(BSR)和空白带相关。因此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对似海底反射以及空白带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论文中,根据水合物的岩石物理研究,将水合物的沉积分为三类微观模型。这三个模型分别是:(A)水合物为孔隙流体的一部分;(B)水合物是岩石骨架的一部分;(C)水合物和岩石颗粒胶结。随后通过对五种水合物沉积物弹性参数计算方法的比较,为每种微观模型选取了适合的参数计算方法。最后,通过采用一维正演模型和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技术,逐一考察了三种微观模型,进而推断出BSR以及空白带产生的可能原因并分析了AVO技术在水合物研究中的适用性。 对BSR的研究表明了临界饱和度的存在,而且对于不同的微观模型而言,其临界饱和度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当水合物饱和度小于临界饱和度时:a)AVO曲线能够反映BSR下方是否含有游离气;b)如果下方没有游离气,只有微观模型为模型C时,在地震记录上才有可见的BSR。而当水合物饱和度大于临界饱和度时:a)AVO曲线不能反映BSR下方是否含有游离气;b)无论下方是否含有游离气,BSR在地震记录上总是可见的。 对空白带的研究则表明在空白带中水合物的饱和度是随孔隙度变化的。而不同模型的地震合成记录比较说明孔隙度的详细变化以及饱和度随孔隙度变化的模式要比以前假设的情况复杂的多。 本论文证明BSR以及空白带产生的原因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型进行解释。这说明只有将不同的方法如地球物理和地质综合运用,才能克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反问题的多解性,提高其求解的准确性、可信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在田,宋海斌,孙建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探测高新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年03期
2 ;天然气水合物深水浅孔保温保压取芯钻具[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03期
3 马在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方法研究(摘要)[J];上海地质;2002年04期
4 刘昌岭,业渝光,张剑,刁少波;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模拟实验研究现状[J];岩矿测试;2004年03期
5 刘昌岭,陈敏,业渝光;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实验研究[J];现代地质;2005年01期
6 ;深水深孔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钻具研制成功[J];地质装备;2006年01期
7 刘昌岭,业渝光;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机制的实验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年02期
8 陈强;业渝光;刁少波;刘昌岭;张剑;;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新进展——2006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J];海洋地质动态;2006年11期
9 陈建文;李安春;龚建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学识别标志[J];海洋地质动态;2006年12期
10 龚建明;李慧君;张莉;闫桂京;杨艳秋;张剑;;水深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双BSR的控制作用[J];海洋地质动态;2010年07期
11 贾超,刘宁,肖树芳;洞室岩体参数的位移正演反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12 业渝光,张剑,刁少波,刘昌龄,任思鸿,隋卫东;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技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年01期
13 业渝光;张剑;胡高伟;刁少波;刘昌岭;;天然气水合物超声和时域反射联合探测技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年05期
14 吴舒敏;国土卫星像片在水库诱发地震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2年01期
15 张献民;电阻率测深正反演交互解释系统[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16 符溪,杨木壮,文鹏飞,徐华宁;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及其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4期
17 崔建军,何继善;粘弹性波动方程正演和偏移[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18 张志勇;汤洪志;李曼;;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自然电位二维正演计算[J];铀矿冶;2009年04期
19 施建国;蒋国盛;涂运中;张凌;宁伏龙;;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抑制实验[J];地质与勘探;2010年02期
20 苏新;陈芳;张勇;王媛媛;焦露;蒋宏忱;董海良;;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识别新技术:地质微生物技术[J];现代地质;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艳丽;高鸿;宁俊瑞;;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特征分析技术[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业渝光;;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技术[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3 宋海斌;;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研究进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祝意青;江在森;;我国西部重力场演化与地震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侯扬善;张金亮;;薄层的地震特征及预测方法[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陈遵德;朱广生;毛宁波;祝文亮;杨在岩;赵学平;;用遗传算法选择储层预测中的地震特征[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王双绪;江在森;张希;张四新;;青藏高原东北缘块体边界带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张佳佳;李宏兵;姚逢昌;崔兴福;;地震评价油页岩的方法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唐湘蓉;李晶;彭绪州;陈新球;;地震特征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关键技术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夕海;刘代志;何志文;张斌;;基于HR规则的核爆地震特征选择[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昌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若干问题的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陈强;高瓦斯矿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姜传金;深海火山岩地球物理响应及储层预测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4 杜赟;复杂孔隙介质中的热弛豫模型及地震岩石物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陈辉;复杂介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及偏移速度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钱进;含裂隙煤储层地震数值模拟与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肖丽;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裂缝测井响应及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性质自动识别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崔建军;复杂构造成像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9 刘朋波;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山西组沉积相研究与地震储层识别[D];西北大学;2010年
10 贺锡雷;烃类预测的岩石物理基础和地震孔隙度反演[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明昱;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特征正演数学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卢丹;模糊神经网络在2D地震综合解释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朱琳;浅剖资料高精度处理与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百军;井中磁测正演研究及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井中磁测资料处理与解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谢飞;带地形大地电磁场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陈浩;川东南赤水-綦江地区嘉二—嘉一储层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彭传正;基于改进BISQ机制的双相介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前林;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样式及有利火山岩储层预测[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9年
9 龙云;地震信号匹配处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罗烽;直流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二维正演软件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春来;奥运板块正演激情秀[N];证券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魏琳;宽带市场好戏正演[N];中国信息报;2003年
3 储著胜;房价暴涨正演变成社会公害[N];证券时报;2007年
4 记者张炯强;浦东续写“先行先试”优势[N];解放日报;2003年
5 安心;企业实施VoIP计划加速[N];中国经营报;2004年
6 黄全权吴晶 隋笑飞 王立彬 李菲 冯晓芳 孙玉波;余震总是不期而至,还要持续多久?[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林森;AT&T辉煌不再[N];通信产业报;2000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周立;粮价上涨谁受益?[N];市场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秋凤 周洁;车市:敏感的第四季[N];经济观察报;2008年
10 新华社记者 吴复民 俞丽虹;上海政府归位[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