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特征正演数学模型研究
【摘要】: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未来能源,并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在地震资料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常常和似海底反射(BSR)和空白带相关。因此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对似海底反射以及空白带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论文中,根据水合物的岩石物理研究,将水合物的沉积分为三类微观模型。这三个模型分别是:(A)水合物为孔隙流体的一部分;(B)水合物是岩石骨架的一部分;(C)水合物和岩石颗粒胶结。随后通过对五种水合物沉积物弹性参数计算方法的比较,为每种微观模型选取了适合的参数计算方法。最后,通过采用一维正演模型和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技术,逐一考察了三种微观模型,进而推断出BSR以及空白带产生的可能原因并分析了AVO技术在水合物研究中的适用性。
对BSR的研究表明了临界饱和度的存在,而且对于不同的微观模型而言,其临界饱和度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当水合物饱和度小于临界饱和度时:a)AVO曲线能够反映BSR下方是否含有游离气;b)如果下方没有游离气,只有微观模型为模型C时,在地震记录上才有可见的BSR。而当水合物饱和度大于临界饱和度时:a)AVO曲线不能反映BSR下方是否含有游离气;b)无论下方是否含有游离气,BSR在地震记录上总是可见的。
对空白带的研究则表明在空白带中水合物的饱和度是随孔隙度变化的。而不同模型的地震合成记录比较说明孔隙度的详细变化以及饱和度随孔隙度变化的模式要比以前假设的情况复杂的多。
本论文证明BSR以及空白带产生的原因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型进行解释。这说明只有将不同的方法如地球物理和地质综合运用,才能克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反问题的多解性,提高其求解的准确性、可信度。
|
|
|
|
1 |
马在田,宋海斌,孙建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探测高新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年03期 |
2 |
;天然气水合物深水浅孔保温保压取芯钻具[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03期 |
3 |
马在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方法研究(摘要)[J];上海地质;2002年04期 |
4 |
刘昌岭,业渝光,张剑,刁少波;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模拟实验研究现状[J];岩矿测试;2004年03期 |
5 |
刘昌岭,陈敏,业渝光;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实验研究[J];现代地质;2005年01期 |
6 |
;深水深孔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钻具研制成功[J];地质装备;2006年01期 |
7 |
刘昌岭,业渝光;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机制的实验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年02期 |
8 |
陈强;业渝光;刁少波;刘昌岭;张剑;;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新进展——2006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J];海洋地质动态;2006年11期 |
9 |
陈建文;李安春;龚建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学识别标志[J];海洋地质动态;2006年12期 |
10 |
龚建明;李慧君;张莉;闫桂京;杨艳秋;张剑;;水深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双BSR的控制作用[J];海洋地质动态;2010年07期 |
11 |
贾超,刘宁,肖树芳;洞室岩体参数的位移正演反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
12 |
业渝光,张剑,刁少波,刘昌龄,任思鸿,隋卫东;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技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年01期 |
13 |
业渝光;张剑;胡高伟;刁少波;刘昌岭;;天然气水合物超声和时域反射联合探测技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年05期 |
14 |
吴舒敏;国土卫星像片在水库诱发地震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2年01期 |
15 |
张献民;电阻率测深正反演交互解释系统[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16 |
符溪,杨木壮,文鹏飞,徐华宁;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及其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4期 |
17 |
崔建军,何继善;粘弹性波动方程正演和偏移[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18 |
张志勇;汤洪志;李曼;;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自然电位二维正演计算[J];铀矿冶;2009年04期 |
19 |
施建国;蒋国盛;涂运中;张凌;宁伏龙;;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抑制实验[J];地质与勘探;2010年02期 |
20 |
苏新;陈芳;张勇;王媛媛;焦露;蒋宏忱;董海良;;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识别新技术:地质微生物技术[J];现代地质;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