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田复杂储层控制因素和有效储层预测
【摘要】:苏里格气田盒 8 段气藏是一个低压、低渗透、低丰度、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气藏,有效砂体为低渗透砂岩背景上的相对高渗单元,埋藏深度大、规模小、厚度薄、分布规律复杂,储层预测成为制约气田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苏里格气田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测井解释、储层、加密井解剖、气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等的深入综合研究,对其有效储层的成因、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储层预测的技术方法,并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区。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认识到苏里格气田盒 8 段砂质辫状河沉积的各类砂岩中,只有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相才能形成有效储层,而中、细砂岩为非储层。粗砂岩主要分布在心滩微相和部分河道充填微相的底部,中、细砂岩主要分布在河道充填微相中。在盒 8 段辫状河的多水道系统中划分出高能水道和低能水道两种水道类型,高能水道控制心滩沉积的主要分布。
2.综合分析有效砂岩成因发现,砂岩粒度-成分-物性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由于不同类型岩屑的沉积分异作用,粗砂岩中石英颗粒和石英类岩屑含量较高,抗压实能力强,在成岩过程中可保留部分原生孔隙,有利于孔隙流体的流动和次生孔隙的形成,物性较好;而在中、细砂岩中塑性火山岩屑含量较高,呈致密压实成岩相,不利于孔隙流体的流动和次生孔隙的形成,物性差。也就是说不同沉积微相的水动力条件决定了其沉积物的成分和结构特征,进而控制后续的成岩和孔隙演化以及岩石物性。沉积微相、岩石类型、成岩相和岩石物性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综合这些因素建立了气田盒8段4类储层的成因和分布模式。
3.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因特征决定了砂岩大面积连片分布,但有效砂岩分布分散的、连续性和连通性差的分布特征。有效砂体规模小,宽度一般800 米,呈孤立状或窄条带状分布在致密砂岩或泥岩中。
4.苏里格气田气层厚度薄、埋藏深度大,限于地球物理的分辨率,预测难度很大。通过总结不同类型井的储层分布模型,研究其 AVO 响应特征,将地质模型与二维地震资料的 AVO 解释相结合,预测出相对富集区块,可作为气田建产的优选区块。
|
|
|
|
1 |
庄成三,王培强,肖姹莉,彭勇,王兵;储层模式识别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年05期 |
2 |
汪昌贵;多元统计储后预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年04期 |
3 |
熊艳肖慈珣,包吉山;模糊神经网络用于储层预测[J];矿物岩石;1998年S1期 |
4 |
兰素清,陆明华;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组合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2年06期 |
5 |
王彦;海上地震储层综合预测及效果[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6年03期 |
6 |
胡远来,刘明哲;灰色遗传识别在 XX 气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S1期 |
7 |
刘传虎,刘福贵,李卫忠;时频分析方法及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年S1期 |
8 |
邹森林,苏玉山,赵新国;东濮凹陷文留潜山储层预测[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
9 |
王景良,陶亚兰,潘坚,付严峰;新肇油田滚动开发实践[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年S1期 |
10 |
康冶;升平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分布预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3期 |
11 |
魏明阳,周红艳,吴娜珠,李正强;地震属性分析在新农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12 |
彭波,郭树祥,赵晨曦;高分辨率资料处理[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年06期 |
13 |
黄花香,吴战培,熊艳,王佳川,冯凯;速度反演技术在四川盆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2年04期 |
14 |
王大兴,史松群,赵玉华;苏里格庙储层预测技术及效果[J];中国石油勘探;2001年03期 |
15 |
洪余刚,陈景山,成世琦,代宗仰,李凌;瞬时振幅相干法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6 |
熊艳,包吉山,肖慈珣;模糊神经网络预测储层及油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年02期 |
17 |
张景廉,刘全新,梁秀文,王斌婷;有关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讨论[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年03期 |
18 |
张建英,薛大力,李西林,李利,王碧霞;静北北部地区储层预测与圈闭评价[J];特种油气藏;2003年S1期 |
19 |
侯伯刚,范军侠,黄国平,吴伯福,鲁凤婷;测井约束反演在隐蔽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大港油田K46井区为例[J];地质力学学报;2004年02期 |
20 |
李以严;;八面河油田孔店组储层预测[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